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视频、图片等。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视频资源,《【活动设计】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卡片资源,《【生物世界】蝌蚪用鳃呼吸》知识卡片资源,《【生物世界】两栖类的生殖趣闻》视频资源,常见的两栖类动物、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系列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我们都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同学描述一下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它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总也找不到妈妈?小蝌蚪是怎样发育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例来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新知讲解】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声?青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
讲解: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当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此起彼伏时,如果你循着蛙鸣,悄悄来到水边,就会发现正在鸣叫的青蛙。
讨论1.青蛙无论雌雄都能鸣叫吗?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
讲解:实际上,只有雄蛙会鸣叫,雄蛙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雄蛙以鸣声招引雌蛙,寻找自己的雌性伴侣。
讨论2.雄蛙一旦求偶成功,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讲解:雄蛙求偶成功后,就会进行抱对。雄蛙在雌蛙背上抱持许久,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抱对的目的是使雌蛙排的卵和雄蛙排的精子很快结合形成受精卵,提高受精率。
青蛙的受精作用与家蚕不同,是在水中完成的,属于体外受精。
在池塘有时我们会看到在水中漂浮着一片片胶状透明的东西,里面有许多深色的小点,这就是青蛙产下的卵块,里面有许多受精卵。
想一想,从受精卵到蝌蚪,再到幼蛙、成蛙,此过程与昆虫的发育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展示图片: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讨论3.青蛙个体发育经过哪几个过程?
讲解: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讨论4.青蛙的幼体(蝌蚪)和成体(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
列表总结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不同。
发育时期 比较项目 蝌蚪 青蛙
呼吸器官 外鳃→内鳃 肺,皮肤辅助呼吸
尾 有尾 无尾
四肢 无四肢 有四肢
生活环境 水中 水中、陆地上
讲解:蛙卵刚孵化出来时不会取食,附在水草上,2~3天开始吃藻类、水蚤,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讨论5.青蛙的个体发育是否属于变态发育?
讲解:幼体(蝌蚪)与成体(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差异较大,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也是一种变态发育。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展示图片:常见的两栖类动物——蟾蜍、蝾螈、蚓螈、大鲵。
讲解:与青蛙一样,蟾蜍、大鲵和蝾螈等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播放视频:【生物世界】两栖类的生殖趣闻。两栖类在水中完成抱对后,一般将受精卵留在水中任其发育,但也有一些两栖类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父母抚育行为。本视频介绍了非洲牛蛙,美洲箭毒蛙,澳大利亚溪蟾,达尔文蛙在生殖过程中的父母抚育行为。
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有11种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如红色箭毒蛙、非洲胎生蟾蜍等。
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资料1:
在我国某地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多只青蛙集群迁移。研究表明,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资料2:
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 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 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 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资料3:
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了畸形蛙:一些蛙有弯曲、残缺不全的腿,一些蛙有多余的腿。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经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部和加拿大都发现了畸形蛙。从历史情况看,畸形蛙的比例很低;而在调查的某些地方,畸形蛙的比例竟高达96%。在外形畸形的同时,这些蛙的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常常也有严重缺陷,很少能活过其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2010年,有些科学家认为,近年来发现的某些畸形蛙是由于受到了寄生虫感染,而向河流和池塘排放生活污水则可能增加寄生虫的数量。
讨论1.上述事实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讲解:环境的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的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讨论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讲解: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讨论3.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两种因素有什么关系?
讲解: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也可能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在资料3中,向河流和池塘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属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它影响了寄生虫的数量,寄生虫的数量增加后,导致出现畸形蛙,即生物因素又影响了另一种生物。
讨论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讲解:为了保护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
典型例题
例1.青蛙有“农田卫士”之称,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
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C.雌性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答案:D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雌雄蛙抱对时,将卵细胞和精子产在水中,完成受精,属于体外受精。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进行。所以青蛙的生长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例2.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雄蛙鸣叫,招引雌蛙
B.青蛙有抱对行为,属于体内受精
C.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
D.蝌蚪用鳃呼吸,青蛙主要用肺呼吸
答案:B
解析:雄蛙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体外受精,A正确,B错误;青蛙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发育属于变态发育,C正确;蝌蚪用鳃呼吸,青蛙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正确。
例3.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水中生活,在陆地繁殖
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鳃或肺呼吸
C.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卵细胞
D.幼体水中生活,成体水中或陆地生活
答案:D
解析: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繁殖,A错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因此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C错误。两栖动物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D正确。
例4.雌雄抱对的意义是( )
A.有利于交配
B.促进排卵、排精,提高卵受精率
C.有利于后代个体的发育
D.有利于青蛙的体内受精
答案:B
解析:青蛙的生殖为有性生殖,但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雌雄蛙抱对现象不是为了交配,而是为了让卵细胞、精子同时排到水中,以提高受精率。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1.生殖: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2.发育: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七、板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鸣叫:鸣囊——雄蛙;作用——吸引雌蛙。
2.抱对:卵细胞、精子同时排到水中,提高受精率。
3.生殖: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4.发育:卵+精子→受精率→蝌蚪→幼蛙→成蛙,变态发育。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