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6 21:54:08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
2.描述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
难点: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
1.课前准备三支等体积的试管并编号,分别向2、3号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3~5 mL抗凝素,1号试管中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然后将等量的哺乳动物血液分别滴加到三支试管中,并将它们放到0~4 ℃的冷藏箱备用,课前将2号试管摇匀。
2.收集血液组成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收集家人或其他亲友的血液化验单。
四、相关资源
《【情境素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视频资源、《【情境素材】流动的组织——血液》视频资源、《【知识解析】血液的组成部分》演示动画资源、《【生物世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图片】血液的分层现象》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情境素材】流动的组织——血液。
你们抽过血吗?在什么部位取血?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哪里?
据统计,一个成年人身高不足2米,其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加起来会有10万千米长,能足足绕地球赤道两周半。这些分布在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如同世界最长的“河流”,担负着繁忙的运输工作。推动人体内这条不断流动的“河流”的动力,来自那伴随我们一生、似乎不停歇的心脏。
今天我们就来开始学习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当我们去体检或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
【讲授新课】
(一)血液的组成
1.血液的组成
展示一张人体血常规化验单。
你能看懂这张化验单提供的信息吗?通过这张化验单,你能初步判断这个人患了什么疾病吗?
要想看懂这张化验单,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血液的组成。
出示课前处理好的三支试管,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试管 内容物 血液状态 形成的原因
1 2 mL血液+生理盐水 固态 未加抗凝剂,血液凝固成血块
2 2 mL血液+抗凝剂 液态,无明显分层 加入抗凝剂,震荡后静置的时间较短
3 2 mL血液+抗凝剂 液态,有明显分层 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或经离心处理
讲解:研究离体血液成分时必须加入抗凝剂,否则就会出现1号试管里的现象,血液凝结成块,就很难分析血液的组成成分。
展示血液的分层现象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3号试管的分层现象:上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下层呈深红色,两层之间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
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深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夹在两者之间,所占比例非常少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称为血细胞。所以,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
现在我们通过动画来详细观察一下血液的分层实验。
播放动画:【知识解析】血液的组成部分。
2.血浆
出示血浆成分示意图。
讨论1.血浆里都有什么物质?
讲解: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物质。
讨论2.血浆有什么作用?
讲解:血浆中含量做多的物质是水,含量高达90%。水有流动性,90%都是水的血浆也有流动性。这样,随着血浆的流动,血浆中含有的重要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以及血细胞都能被运送到相应的地方去。所以血浆的作用就是运输,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出示知识卡片:【生物世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讲解: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血浆的90%是水,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三)课堂反馈
例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会分成三层,从上到下依次是( )
A.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红细胞
C.红细胞→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
答案:A
解析: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会分成三层,从上到下依次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例2.在盛有新鲜血液的甲试管中加入柠檬酸钠,乙试管中的新鲜血液不加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看到甲、乙试管中的上清液依次是(  )
A.血浆、血清 B.血清、血浆
C.都是血清 D.都是血浆
答案:A
解析: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不加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凝固现象。血液出现分层现象后上面的液体是血浆,而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是血清。如图所示:
例3.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①吞噬病菌 ②运载血细胞 ③与氧结合
④运输养料 ⑤运输废物 ⑥止血和加速凝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血浆的作用就是运输,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例4.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90%是( )
A.氧气 B.氨基酸
C.无机盐 D.水
答案:D
解析:血浆中含量做多的物质是水,含量高达90%。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的成分及血浆的功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
血浆的90%是水,还包含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血浆蛋白等,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的产生的废物。
七、板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成分:水、营养物质、代谢废物、血浆蛋白等
功能:运输作用
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血细胞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了解贫血、发炎、流血不止的现象及原因。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血细胞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难点:
1.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血细胞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收集家人或其他亲友的血液化验单;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
《【教学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视频资源、《【知识探究】红细胞与白细胞》交互动画资源、《【教学图片】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图片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的组成及血浆的成分及功能,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1.血液的组成。
2.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提问:当我们生病去医院,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抽取的血液做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其中的奥秘。
【新知讲解】
血细胞很小,我们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很多,所以在人血涂片中一般无法看到,需要特殊染色才能观察。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要求: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图片:显微镜下的血细胞,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讨论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图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讲解: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
讨论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讲解:红细胞呈红色,为两面凹的圆饼状,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清楚。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整体回顾一下整个实验过程。
播放视频:【教学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讲解: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个体微小的血细胞,它们个个都有着不一般的本领,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认识一下它们。
1.红细胞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红细胞,英文符号为RBC。
展示【知识探究】红细胞与白细胞交互动画,重点展示红细胞的立体结构形态。
讲解: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它的寿命不会很长,一般只能生存120天左右。不过,你不必担心你血液中的红细胞的数量因此减少,因为你的骨髓能不断地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
红细胞呈红色,那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英文符号为Hb。
讲解:血红蛋白含铁,它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然后随血液流动,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将氧释放,供细胞利用。
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的数目为4.0×1012~5.5×1012个/升,女子红细胞的数目为3.5×1012~5.0×1012个/升。
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为120~160克/升,女子为110~150克/升。
讨论:如果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呢?
讲解:如果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就会出现贫血。
贫血的症状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
讨论: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些什么食物呢?
讲解: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煤气中毒大家都听说过吧,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讲解:煤气中毒,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2.白细胞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的细胞是白细胞,英文符号为WBC。
展示【知识探究】红细胞与白细胞交互动画,重点展示白细胞的立体结构形态。
白细胞具有细胞核,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展示【教学图片】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教学图片】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教学图片】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正常成人血液中白细胞数目为4.0×109~10×109个/升。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讨论:为什么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炎症,都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现象?伤口的脓是如何形成的呢?
讲解: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保护功能。有些白细胞能穿出毛细血管,聚集到人体受感染的部位,所以人体产生炎症时,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而在一些伤口周围形成的脓中,含有死亡的白细胞。
3.血小板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英文符号为PLT。
讨论:血液流出血管后,经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有血液凝固的现象发生?
讲解:当人受伤时,有时伤口会流血,但如果伤得不严重,一会儿就止血了,这是血小板的功劳。
当人体受伤时,血小板会在血管损伤处聚集成团,堵塞血管而止血;同进血小板还会释放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使血液凝固。所以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正常成人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数目为1×1011~3×1011个/升。
思考:如果血液中血小板过少,会有什么危害?
讲解:如果血液中血小板过少,如果受伤出血,会血流不止。
总结血液的作用:
血液不仅具有运输血细胞、氧、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还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三)课堂反馈
例1.下图为显微镜下的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B.②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C.③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①会凝集成团
答案:D
解析:①是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A正确;②是白细胞,有细胞核,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B正确;③是红细胞,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C正确;输血时血型不合,发生凝集成团的是③红细胞,D错误。
例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的一个视野图(④为血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④
B.①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C.③形状不规则,能够吞噬病菌
D.②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答案:D
解析:观图可知,①是白细胞,②是红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血液的颜色主要决定于②红细胞,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A错误;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的②红细胞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过少引起的,B错误;③是血小板,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凝血的作用,C错误;②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正确。
例3.关于血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其含有色素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寿命较短
C.白细胞具有细胞核,体积较大,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D.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答案:A
解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A错误;红细胞结构不完整,没有细胞核,寿命较短,B正确;白细胞的作用是防御和保护,吞噬病菌,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C正确;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形状不规则,D正确。
例4.下列是健康人血液中几种物质含量的正常参考范围,其中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红细胞(1012个/L) 白细胞(109个/L) 血糖(mmol/L) 尿素(mmol/L)
(4.0~5.5)× (4~10)× 3.9~6.1 2.5~7.1
A.在高原地区长期生活的人,血液内红细胞含量可能高于5.5×1012个/L
B.若某人患急性肺炎,血液内白细胞的含量会明显高于10×109个/L
C.若某人患慢性肾衰竭,血液内尿素含量会低于2.5 mmol/L
D.正常情况下,血液内血糖高于6.1 mmol/L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
答案:C
解析:来自高原的藏民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因此他的红细胞含量可能高于5.5×1012个/L,A正确;白细胞有吞噬细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发生炎症时,体内的包细胞数量会增加,因此某人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则白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值10×109个/L,B正确;肾衰是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对体内产生的废物不能正常的排出,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高于7.1 mmol/L,C错误;正常血液中血糖(3.9~6.1)mmol/L,当高于6.1 mmol/L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行吸收、转换和调节,D正确。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血细胞,通过了解了三种血细胞,知道了血液的功能。
通过视频,回顾整节内容。
七、板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1.红细胞: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氧含量高与氧结合,氧含量低与氧分离,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白细胞:体积最大,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血小板:体积最小,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4.血液的功能:运输作用、防御和保护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