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通过调控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产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适当升温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夜晚适当降温以增强蔬菜的呼吸作用
D.增强光照可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2.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3.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瓜果等,以下措施中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B.保持温室内的温度白天低,夜间高
C.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合理密植,及时松土、灌溉、施肥
4.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周围环境温度也为0
B.光照强度为0~a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影响
C.光照强度为a~b时,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影响
D.光照强度大于b时,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5.为了提高枣树结实率,经常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对枣树侧枝进行适当环剥,使更多的有机物输送给果实
B.通过适当修剪枝条,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
C.通过合理灌溉,提高根部对水的吸收量
D.通过合理施农家肥,提高根部对有机物的吸收量
6.以下属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是( )
A.低温冷藏 B.合理密植 C.阴天移栽 D.松土排涝
7.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采摘生长旺盛的树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皿A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培养皿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比较A、B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比较A、C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8.将一盆绿色植物搬人暗室两天后,将其中一叶片做如图所示处理,将叶片按图中虚线折成甲、乙两段,折痕明显,然后将该植物搬到阳光下,光照5小时,剪下此叶片,对其进行淀粉检测,发现甲段叶片无淀粉产生,而乙段叶片有淀粉产生,其原因是( )
A.甲段叶片因缺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折断叶脉影响甲段叶片的呼吸作用
C.折断叶脉阻断了有机物的运输
D.甲段叶片因缺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解答题
9.很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它那粗壮的树干和繁茂的树叶完全是“土壤汁“变化而来的。1648年,荷兰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颗重2.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桶里装有事先称好质量的土壤。在这以后,他只用清洁的雨水浇灌树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桶盖。5年以后,柳树长大长高了。经过称量,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0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60多克。
(1)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验证 ;
(2)海尔蒙特采用了在桶上加桶盖,只浇清洁雨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若树的生长完全靠“土壤汁“,则其实验结果应该怎样?
(4)此实验中,柳树质量增加是由于 ;它的字母表达式为 ;
(5)此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10.(1)这个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2)请推测:海尔蒙认为柳树增重的主要物质是 ,理由是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树增重还离不开另一种主要物质 .
(3)光合作用除了能使树增重外,还能产生另一种物质 .
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
1.B
【解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间作套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供应的目的。
(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
2.C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必须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4.B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条件是必须要有光,也就是说只能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受温度、光照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5.D
【解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2)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3)合理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4)植物的生活虽然需要多种无机盐,但是不同的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6.B
【解析】(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温度等有关.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以减少蔬菜的呼吸作用.
7.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8.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叶脉内有导管,为光合作用提供水分.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二.解答题
9.(1)验证植物中的物质是否全部来自土壤;
(2)防止尘埃等物质进入土壤中;
(3)柳树增加的质量等于土壤减少的质量;
(4)植物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5)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物质来自土壤中。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资料告诉了我们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由此可见,每一个科学成果都是后人在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质疑的基础上,又经过多次的探索和研究才获得的。
10.((1)CBAD;
(2)有机物;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
水;
(3)氧气.
【解析】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5年后,柳树长到了82千克,而称一下泥土的重量,大约只减少了90克.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在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只减少了90克,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浇水,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