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第5章《病毒》提升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单元第5章《病毒》提升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7 06:0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病毒》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异养)有寄生和腐生两种
B.细菌都具有鞭毛和荚膜
C.酵母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无叶绿体
D.不是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有害
2.下列对病毒、细菌、真菌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B.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能分解动植物遗体
D.细菌可以通过芽孢繁殖后代
3.细菌和病毒都是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关于病毒,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单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C.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D.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
4.下列关于生物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生物病毒具有遗传物质
C.计算机病毒属于生物病毒 D.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5.下面是三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类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B.丙生物营腐生生活
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D.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样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915年春,英国人陶尔特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发现菌落(菌落指培养细菌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上面长了透明斑。用接种针接触透明斑后再接触另一菌落,不久,被接触的部分又出现了透明斑。1917年,法国人第赫兰尔在巴斯德研究所也观察到,痢疾杆菌的新鲜液体培养物能被加入的某种污水的无细菌滤液所溶解,浑浊的培养物变清了。若将此澄清液再进行过滤,并加到另一敏感株的新鲜培养物中,结果同样变清。以上现象被称为“陶尔特—第赫兰尔现象”。第赫兰尔将溶菌因子命名为噬菌体。
(1)噬菌体是一类没有 结构的微生物,其主要生理特征是个体十分微小,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动。
(2)噬菌体的大小与细菌相比,噬菌体 ,其根据是可以通过
过滤器。
(3)葡萄球菌菌落上透明斑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
【答案】B
【解析】异养的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两种;酵母菌细胞内无叶绿体,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有些病毒能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但人们可以利用某些病毒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感染。鞭毛和荚膜是细菌的附属结构,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鞭毛和荚膜。
【答案】A
【解析】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自己的遗传物质和外壳,即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细菌和真菌中营腐生生活的种类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但细菌、真菌中还有许多寄生的种类,寄生的不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真菌既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
【答案】D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离开活体后无法生活。
【答案】C
【解析】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指令或程序,不属于生物。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甲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方式为自我复制;乙是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大多数营寄生生活,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丙是真菌,营腐生生活,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也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简答题
1.【答案】(1)细胞 寄生 (2)小 细菌 (3)噬菌体寄生于葡萄球菌体内,最终将其分解。
【解析】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个体十分微小,能透过细菌过滤器,它只有寄生在活细菌体内才能生活。当噬菌体寄生在葡萄球菌体内时会导致葡萄球菌细胞破裂、死亡,在菌落上出现透明的斑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