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李清照
声 声 慢
走近作者
李清照,号___________,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_______词派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称。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漱玉词》传世。
易安居士
婉约
千古第一才女
词国皇后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
(父:李格非 进士出身、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生母:王氏 丞相王珪长女;继母:王氏 状元王拱辰孙女)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101年:在汴京适太学生赵明诚,夫妇志同道合,共赏文物
1127年:靖康之乱 南渡
《过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29年:赵明诚病逝 此后追随皇帝形迹辗转南方
1132年:再嫁张汝舟 状告张汝舟、离婚。
1155年:居临安。欲以其学传孙氏女被拒(才藻非女子事)
1156年:病逝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表现思夫、思乡、思国之痛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南渡前:
南渡后: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初读词作,思考:本词抒发了哪种情感?
次第:情形
了:完毕
得:完成
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秋季傍晚,秋风寒凉,大雁掠过,满地都是凋零的菊花,细雨蒙蒙,点点滴滴落在梧桐叶上,房间里冷冷清清。环境冷清寂寥。
词人说一个“愁”字无法概括“这次第”,“这次第”指的是怎样情形?(何时?何地?何景?何氛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在这种情形下做什么,看到秋天各种景物她有怎样的感受?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惨淡
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金石录后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青州故第,尚锁书册用屋十余间,期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张端义《贵耳集》
起头连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出奇如此。
——罗大经《鹤林玉露》
品味叠字的妙处
【知识回顾】叠词的作用:
1、形式上: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和韵律美(音乐性);
2、内容上:突出事物的特点(形象性),便于抒发感情(抒情性)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1. 形式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内容上,表达出深沉悱恻的孤独愁苦之情
品味叠字的妙处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诗人为何要喝酒?
2.为何是“淡酒“?
天冷、心冷,睡不着,抵御寒风
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却:刚好
大雁有什么特点?词人借大雁抒发什么情感?
鸿雁不堪愁里听——李颀《送魏万之京》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鸿雁传书】【雁足传书】
“雁”象征思乡离愁
(秋雁自北向南飞,常写国破家亡、漂泊异乡之苦)
1、雁声凄厉
2、北雁南飞,成群结队,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但形单影只
(国破家亡、身世飘零之苦)
3、传递信息的使者
(亡夫之痛)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看到“黄花”词人想到什么?
菊花憔悴——容颜衰老
如何理解“如今有谁堪摘”?
无甚可摘
无人与共摘
孤苦伶仃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水仙子 夜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情感:孤苦伶仃 颠沛之苦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孀居之哀)
声声慢
景色:秋晚、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冷清荒凉
行为:寻、觅、喝酒、独守空房、独听雨声
愁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愁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词眼)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小结:词人如何写“愁”?(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