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梅兰芳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泰州。梅兰芳自幼双亲亡故,由伯父含辛茹苦抚养成人。梅兰芳虽出身梨园世家,但演戏天资并不见佳,最初学戏时,老师常常因为他愚笨而罢教。但梅兰芳并不消沉,付出了多出别人数倍的精力,千方百计地扬长避短,终成一代名家。
梅兰芳是京剧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在演戏中,他是“一个真正演员”“一个美的创造者”“一个人类美的化身”。演戏之外,他则是一个满腔热忱的彻彻底底的爱国者。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代表作有京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思凡》《游园惊梦》等。
初读课文,画出生词,读准字音
bào lún jù yāo pǔ
爆 沦 拒 邀 普
sāo rǎo shì yōu dī bà
骚 扰 饰 幽 堤 坝
huá yì xié wàng jiǒng
猾 逸 胁 妄 窘
词语
爆发 :发生
沦陷 : 被敌人占领
拒绝 :不同意不答应
邀请 :请人到约定的地方
普通 : 很平凡
骚扰 :扰乱,使不安宁
粉饰 :掩饰
幽默 : 有趣可笑
堤坝: 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
威胁: 用某样东西来强迫某人
窘迫: 一是非常穷困,二是十分为难
老奸巨猾:阴险狡诈的人
一劳永逸: 劳动一次,永享安逸
痴心妄想: 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
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毫不犹豫: 形容做事非常果断,丝毫没有迟疑
奔腾万里:一口气跑下万里路,形容气势磅礴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的事?
写他的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一再拒绝日本人邀请,不登台演戏的事。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上海沦陷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来到香港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香港沦陷 第三段:第7~12自然段
返回上海 第四段:第13自然段
坚持拒演 第五段:第14自然段
开火车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情?
1.上海沦陷,拒绝播音;
2.拒绝登台演戏;
3.避居香港,再次拒绝登台演戏;
4.香港沦陷,蓄须拒绝演出;
5.回到上海,留须、自伤身体拒绝演出。
朗读课文第一段
想想,这是写的哪件事?你感受到梅兰芳的什么?
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的电台播音;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演戏。
从心理及行为,写出了梅兰芳的敏锐和坚定;又从神态、心理及行为,表现出了梅兰芳的爱憎十分分明。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这句话是谁对梅兰芳的评价?简单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在起了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赞扬。意思是,那么多史书中记载爱国而退出自己谋生、自己喜爱的戏曲的演员,有几个人呢?这句话是中心句,说明梅兰芳是爱国的。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着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具有的民族气节。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朗读课文三段,这又是写的哪件事?
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这里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写出了梅兰芳的什么?
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作者用评述式的话语指出蓄须给梅兰芳带来的可怕现实。
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读课文第四段,想想:梅兰芳还做了哪些事情令你感动?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他态度坚决的词语。
(蓄须拒演,自伤身体)
(斩钉截铁)
为了爱国,他差点连自己的性命都丢了,目的就是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演出,这是何等让我钦佩的民族精神啊!
齐读读文最后一段,并想想你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总结全文
1.课文介绍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2.你从梅兰芳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