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7 07:12:06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
1.小丽同学因感冒导致鼻炎,晚上睡觉时她张开嘴进行呼吸,第二天早上她感觉嗓子非常干燥,说明鼻腔具有______作用(  )
A.清洁灰尘 B.加热空气 C.湿润空气 D.清除二氧化碳
2.人体结构中,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声器官的是( )
A.鼻腔 B.咽 C.喉 D.气管
3.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系统的组成是气管和肺
B.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C.鼻黏膜分泌的黏液主要作用是温暖吸入的空气
D.痰的形成发生在喉部
4.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尽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原理是鼻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多种处理。但这些处理中不包括( )
A.温暖 B.湿润 C.清洁 D.清除所有有害物质
5.呼吸系统下列结构特点中,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无关的是(  )
A.肺泡数量极多 B.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内有纤毛 D.肺泡外包绕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呼吸道内表面的纤毛和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如果用口呼吸则会使口腔在温暖湿润空气时失去水分,会使喉咙干燥同时会产生咳嗽,这是干燥的空气损伤气管的表现。因此,小丽同学因感冒导致鼻炎,晚上睡觉时她张开嘴进行呼吸,第二天早上她感觉嗓子非常干燥,说明鼻腔的主要作用是湿润空气。故选:C。
2.C 解析:喉除了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外,还是发声的器官,人在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呼气的声门下压力和声门的阻力;声调决定于振动时声带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故选:C。
3.B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故A错误。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故B正确。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故C错误。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故D错误。故选:B。
4.D 解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不能清除所有有害物质。故选:D。
5.C 解析:呼吸系统中适于肺泡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极多,增大气体肺泡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透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肺泡外包绕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故A、B、D正确。肺泡内没有有纤毛,气管内壁有纤毛,C错误。故选:C。
1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1.如图为呼吸时膈肌位置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吸气
B.从甲到乙时,呼气
C.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2.“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当我们吐气唱出动听的歌声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胸腔容积逐渐变小 B.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C.空气从外界进入肺部 D.膈顶部上升
3.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
4.一般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B.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不变
5.人在吸气时,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与空气进入肺内无关?(  )
A.膈顶部上升 B.肋间肌收缩
C.肺内压力低于外界气压 D.肺扩张
6.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模拟的是气管 B.甲装置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C.③模拟的是肺 D.⑤模拟的是膈肌
7.关于肺活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活量不会因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B.肺活量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气体最大量
C.肺活量是指用力深吸气后再用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D.肺活量的大小由呼吸运动决定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膈肌从甲到乙状态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是吸气,A正确、B错误;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C错误;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D错误。故选:A。
2.C 解析:唱歌的过程就是呼吸运动中的呼气动作。呼气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下降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综上所述ABD三选项均正确,C项空气从外界进入肺部,是吸气的过程,而唱歌是呼气的过程。故选:C。
3.C 解析: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A正确。B点是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差为零。所以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点,B正确。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大变小,胸腔体积缩小,C错误。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差为零。所以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C点,D正确。故选:C。
4.A 解析: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剧烈运动时的耗氧量很大,为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呼吸深度要增加,即每次呼吸肺的通气量(肺与外界交换的气体量)要增加;同时,呼吸频率也要加深。故选:A。
5.A 解析: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肋间肌与膈肌舒张时,膈顶部上升,完成呼气过程。故选A。
6.B 解析:图中①代表气管、②代表支气管、③代表肺、④代表胸廓、⑤代表膈肌。甲图中肺缩小,表示呼气,乙中肺扩大,表示吸气。故选:B。
7.C 解析:活量因性别和年龄而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毫升,女子约为2500毫升。壮年人的肺活量最大,幼年和老年人较小.健康状况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A错误;即使尽力呼气也不能把肺内的所有气体呼出来,肺内总是余下一部分气体;肺活量是指肺的最大通气量,不是肺的最大容量,B错误;肺活量是指用力深吸气后再用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C正确;肺活量主要取决于胸腔壁的扩张与收缩的宽舒程度,即呼吸运动的强度决定了肺活量的大小,D错误。故选: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