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6 09: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夏日绝句
学习方法
学习诗歌
解题
学习生字
断句、读正确停顿
解释诗句,了解内容
赏析诗歌
炼字品句
手法
情理
自由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并且用“/ ”画出节奏。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 作人杰,
死亦 为鬼雄。
至今 思项羽,
不肯 过江东。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夏日绝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活着的时候,应当作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默读诗歌,尝试解读诗句。


江东,是指江南的东部。
江东是项羽的老家。
人杰和鬼雄都是形容谁的?诗人引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目的是什么呢?
项羽记事: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后。生于公元前232年,死于公元前202年。
少年时,见始皇出游车架,言:“彼可取而代之。”
公元前209年,二十三岁,一力斩杀会稽太守殷通,“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继而对乡绅大族晓之以理,获得支持,终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公元前207年,二十五岁,章邯四十万大军围赵于巨鹿,各路诸侯作壁上观不敢迎战,羽独以五万军迎战,大败之。“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几年后,灭秦,分封诸侯,自称霸王。
三十岁,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不愿过江,下马步战,杀敌数百,受伤十几处,而后挥刀自刎。
看了项羽的简介,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你感受到诗人引入项羽这个人物时所抱的情感是?
项羽之生可谓“惊天地”之死可谓“泣鬼神”,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两句诗?
(慷慨激昂,坚定有力)
请全体男孩子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1.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不想”、“不能”?
2.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会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以表对江东父老的愧疚之情,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
走进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早年生活安定、优越,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文学成就: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风独具一格,称“易安体”。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用作月球环形山名的女性。
靖康之耻后,李清照南下,行至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想象一下:李清照一路南下,会看到些什么呢?请结合以前对历史的了解和自己的想象,想一想,写一写。
所以我们读诗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她当时有着怎样的情感?
悲愤、沉郁。
对山河破碎,人民疾苦的悲伤,对金兵烧杀抢掠的愤怒。对宋朝南迁不抵抗的不满。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 作人杰,
死亦 为鬼雄。
至今 思项羽,
不肯 过江东。

北宋末年,外族侵略者入侵中原,腐朽昏庸的北宋朝廷东渡逃难,在“江东”建立南宋,他们依旧纸醉金迷,寻欢作乐,老百姓(包括李清照一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公元1129年,李清照途径当年西楚霸王兵败自刎处的吴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对比宋朝官员的贪生怕死、不肯抵抗,她对项羽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节更加钦佩和赞赏,于是悲愤的写下这首《夏日绝句》,呼唤南宋能够涌现出项羽那样的英雄,早日渡江,与敌死战,还我河山。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行径,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的( ),采用了( )表现手法。赞颂项羽( ),抒发了( )之情,表达了诗人( )
宋朝
李清照
借古讽今
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生的谴责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小结
李清照词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