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课件 2(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梅兰芳蓄须-课件 2(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6 09: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字畹华,艺名兰芳。出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5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多个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艺术。
梅兰芳嗓音清脆,亮、甜、润、圆兼备,唱腔婉转华贵,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舞台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什么是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同时,京剧又是一门仅有200来年历史的年轻艺术。它源于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慢慢地,一种以徽调“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产生了,这就是京剧。
梅兰芳剧照
贵妃醉酒
穆桂英挂帅
霸王别姬
梅兰芳剧照
宇宙锋
生死恨
游园惊梦
《桑园会》
《女起解》
《嫦娥奔月》
《一缕麻》
梅兰芳剧照
梅兰芳邮票
梅兰芳邮票
沦 幌 拒 骚 唾
澎 湃 逸 剃 窘
lún
huǎnɡ

sāo
tuò
pénɡ
pài


ji nɡ
生字学习(5)
形近字我能区分。
爆(爆破) 沦(沦丧) 拒(抗拒)
暴(暴躁) 轮(车轮) 矩(规矩)
瀑(瀑布) 伦(伦理) 距(距离)
曝(曝晒) 囵(囫囵) 锯(锯子)
丑(美丑) 邀(邀功) 扰(骚扰)
纽(纽扣) 激(激动) 拢(拉拢)
钮(按钮) 缴(缴枪) 优(优秀)
幽(清幽)(幽静)(幽美)
(幽会)(幽思)(幽灵)(幽禁)
优(优美)(优秀)(优雅)
(优良)(优厚)(优柔)(名优)
我能区分
生字学习(6)
蓄(蓄发)妄(妄想)
畜(畜生)忘(忘记)
猾(狡猾)协(协助)
滑(滑冰)胁(威胁)
堤(水堤) 唾(唾液)
提(提高) 睡(睡觉)
题(题目) 锤(锤子)
多音字
zhu (着实)
着 zhe(看着)
zháo(着急)
zhāo(高着)
níng(安宁)
宁 nìng(宁愿)
6.开火车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情?
1.上海沦陷,拒绝播音;
2.拒绝登台演戏;
3.避居香港,再拒绝登台演戏;
4.香港沦陷,蓄须拒绝演出;
5.回到上海,留须拒绝演出。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是通过哪些事情来体现的?
思考?
婉拒播音
怒拒演出
避居拒演
蓄须拒演
留须自伤拒演
细读课文:朗读课文第一段
想想,这是写的哪些事?你感受到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
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的电台播音。
从心理及行为,写出了梅兰芳的敏锐和坚定。
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演戏。
从神态、心理及行为,表现出了梅兰芳的爱憎十分分明。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这句话是谁对梅兰芳的评价?简单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在起了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赞扬。意思是,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没有几个人。
这句话是中心句,起过渡作用,也是对下文的点评与总括。说明梅兰芳是爱国的。
品读重点句子
指名读第二段,想想这段写的是哪件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离开上海来到香港避居,并再次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戏。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着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具有的民族气节。
重点句子理解
“只要......都”说明梅兰芳想过上奢华的生活很容易。“宁愿......宁愿.....也不愿”写出了梅兰芳作为正直的中国人、真正的艺术家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他把艺术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但在艺术和名族尊严的抉择中,他选择了后者。在他看来,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表现了梅兰芳崇高的名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
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
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扬了梅兰芳崇高的名族气节。他爱戏曲艺术,更爱中华民族,他视名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重点句子理解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朗读课文三段,这又是写的哪件事?
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这里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写出了梅兰芳的什么?
(写出了梅兰芳蓄须前的境遇。)
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作者用评述式的话语指出蓄须给梅兰芳带来的可怕现实。
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表现了梅兰芳为了国家而做出的巨大牺牲。
这个比喻句
把()比作() 突出地写出了什么?
读课文第四段,想想:梅兰芳还做了哪些事情令你感动?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他态度坚决的词语。
(蓄须拒演,自伤身体)
(斩钉截铁)
为了爱国,他差点连自己的性命都丢了,目的就是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演出,这坚持大节、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何等让人钦佩啊!
齐读读文最后一段,并想想你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赞扬了梅兰芳具有坚韧精神。认定了一个信念,就坚持始终,不因富贵、贫穷和日本人的威逼而改变,坚韧不拔,坚信抗战一定会胜利。
总结全文
1.课文介绍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2.你从梅兰芳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学写法
首段起笔开门见山。
承上启下。(第四自然段的写法)
自然总结(第十四自然段,文章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