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不等式的性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3-25 21: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不等式的性质
课题:不等式的性质
授课教师:寺坪中学 孟才波
教学目的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教学难点 不等式的性质3的理解
知识重点 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此栏应当写出具体链接的资源
引入 我们已学过等式,不等式,现在我们来看两组式子(教师出示小黑板中的两组式子),请同学们观察,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 第一组:1+2=3; a+b=b+a; S = ab; 4+x = 7.     第二组:-7 < -5; 3+4 > 1+4;  2x ≤6, a+2 ≥0; 3≠4. 多媒体展示
概念分析 在数学炽,我们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用不等式号“〈”、“〉”或“≠”表示不等关系,其中“>”和“<”表示大小关系。表示大小关系的不等式是我们中学教学所要研究的。前面我们学过了等式,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 等式有这样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仍是等式。 出示天平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lsh3\\桌面\\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_天平称.exe )
探究 当我们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是否有与等式相类似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经(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结果将会如何呢?让我们先做一些试验练习。 练习1 (回答)用小于号“<”或大于号“>”填空。 (1)7 ___ 4;  (2)- 2____6;  (3)- 3_____ -2; (4)- 4_____-6 练习2(口答)分别从练习1中四个不等式出发,进行下面的运算。 (1)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 (2)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 (3)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例1设a>b,用不等号连结下列各题中的两式: (1)a-3与b-3;(2)2a与2b;(3)-a与-b.师:哪一位同学来做这题?解题时,要讲清一步的理由。 生甲:因为a>b,两边都减去3,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 a-3>b-3. 多媒体课件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lsh3\\桌面\\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ppt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   。 (让同学回答。)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让同学回答。)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让
课堂练习 1、判断以下各题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都理由: (1)如果a>b,且c>0,那么ac>bd; (2)如果a>b,那么ac2>bc2; (3)如果ac2>bc2,那么a>b; (4)如果a>b,那么a-b>0; (5)如果ax>b,且a≠0,那么x<   ; (6)如果a+b>a;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三条性质,还要能灵活运用。
本课作业 P94 T1-3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是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的。在初中阶段,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不作证明,只引导学生用试验的方法,归纳出三条基本性质。通过试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这是一种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科学上的许多发现,大多离不开试验和观察。大数学家欧拉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试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由试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通过几个特殊的试验,就得出一般的结论,是不严密的。但对初中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不等式,是不能要求那么严密的。在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时,学生对不等式两边是具体数,判定大小关系比较容易。因为这实际上是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对于不等式两边是含字母的代数式时,根据题给的条件,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判别大小关系或不等号方向,就比较困难。因为它比较抽象,特别是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和性质3时,学生必须考虑不等式两边同乘(或同除)的这个用字母表示的数的符号是什么,或者还要对这个用字母表示的数,按正数、负数或零三种情况加以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类题目,采用讨论法是比较好的。因为在讨论时,学生可以充分发表各种见解。对于正确的见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解题的依据;对于错误的见解,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引导,发动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自己修正见解。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有利于深化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认识。
2005年6月13日
1
第 1 页 共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