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12.古诗三首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课 第一课时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复诗境
悟诗情
概诗艺
《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宋)陆游
(宋)林升
(清)龚自珍
知诗人
知诗人
陆游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林升 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是一位擅长诗文的爱国士人。
知诗人
龚自珍 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愤然辞官南归。改良主义先驱者,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有《龚定庵全集》。
知诗人
给儿子看
示儿
这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诗。
解诗题
旅店
题临安邸
题写
题写在临安旅店壁上的诗。
南宋京城。
解诗题
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了北宋首都汴州,后来又俘虏了北宋的两个皇帝,占领了中原地区,北宋灭亡,史 称“靖康之难”。皇帝的儿子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北宋灭亡之后,南宋皇帝宋高宗消极抗金,没有吸取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都城临安呈现出了虚假繁荣。以上两首诗都写于南宋时期。
解诗题
随感而作的无题诗
己亥杂诗
己亥年(1839年)
解诗题
1839 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于官场的黑暗,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三百一十五首短诗,并总命名为 《己亥杂诗》。这里选录的是第一百二十五首,也是最突出的一首,是作者在一次祭神活动中,应道士邀请所写的“祭神诗”,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
解诗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明诗意
明诗意
示儿(宋)陆游
ll--ll- 死去元知万事空,
l--ll--
但悲不见九州同。 --ll--l 王师北定中原日,
-l-lll-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l---l-
山外青山楼外楼,
---ll--
西湖歌舞几时休? l-----l
暖风熏得游人醉,
-l--ll-
直把杭州作汴州。
“l”(也就是三、四声)读得短一些,“-”(也就是一、二声)读得长一些。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l--ll--
九州生气恃风雷,
ll---l-
万马齐喑究可哀。 ll---ll
我劝天公重抖擞,
l-l-l-- 不拘一格降人才。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元:
九州:
王师:
乃:
明诗意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同“原”,本来。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你们的。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西湖:
歌舞:
休:
暖风:
熏:
游人:
醉:
杭州:
汴州:
明诗意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洋洋的春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寻欢作乐之风。 (一语双关)
吹。
特指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沉醉。
曾为北宋都城,人口众多,商业繁华,后被金占领。
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停止。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古时又称临安。
轻歌曼舞。
明诗意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生气:
恃:
风雷:
万马齐喑:
天公:
抖擞:
不拘一格: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改革。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振作精神。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造物主。
明诗意
题目 社会的现实 诗人情感 诗人行为
《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九州不同
把杭州作汴州
万马齐喑
悲
怒
哀
示
问
劝
①三位诗人面临的国家现实是怎样的呢?
②面对这些现实,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③他们有什么样反 应?
课前预告
①这三首诗是如何具体描述国家现实和抒发爱国情感的?
②三首诗有哪些不同之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特点?
课有尽,学无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