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2.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一)
【教材分析】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内部结构又是一个小系统。能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口腔也是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的消化器官。观察并体验口腔消化食物的过程也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希望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食物在口腔中在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牙齿的分类与功能也是学生将要深入观察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本课学习中进一步理解“食物只有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捣烂,才容易被身体吸收”这个观点!以利于学生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食物、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食物要转化为人体可以吸收的养料与能量,还需要在人体中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承担消化工作的器官叫做消化器官,口腔就是消化器官之一,它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本课的教学将把学生从对食物的研究引入到对消化器官的认识与探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的初步消化已有初步认识,老师只要适当引导与纠正即可!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这就是食物的初步消化。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3.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科学思维:了解唾液对食物消化的作用;了解牙齿的种类与对应作用。
探究实践:1.观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牙齿形状的特点、分布,能对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记录。2.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过程,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3.能够在角色扮演中不断完善对牙齿结构及运动特点的认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原有观念进行补充或修正。
态度责任:1.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牙齿的结构和运动特点。2.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里消化过程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3.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食物在口腔的变化,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难点:了解唾液对食物消化的作用;了解牙齿的种类与对应作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师:同学们,平时上课可以吃东西吗?——不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破例吃一次!不过,吃的时候请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板书: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吃什么呢?瞧,这是我准备的美食——桂花糕(出示桂花糕)。
师:可好吃了!想吃吗?
二、探索
1.吃的时候,请思考:
(1)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什么使食物发生了这些变化?
师:为了方便观察,我还准备了镜子。会用吧?——会
待会用镜子观察桂花糕分别被咀嚼0次、1次、3次、5次后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请组长领取美味的桂花糕和材料,赶紧开始吧!
2.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分享交流
师:桂花糕好吃吗?它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预设):咀嚼0次……咀嚼1次……咀嚼3次……咀嚼5次……
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记录单
咀嚼次数 咀嚼0次 咀嚼1次 咀嚼3次 咀嚼5次
食物的状态
总结:食物在口腔里发生的变化主要有:变小、变碎、变湿、变软……
介绍新概念——消化
师:桂花糕经历的这些变化过程就是食物的初步消化。什么是消化
生:……
消化具体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消化是指消化器官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的过程!口腔就是消化器官之一。
4.牙齿、舌头、唾液的作用
师:在食物的初步消化中,是什么使食物发生了这些变化?
生(预设):牙齿……
师:你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们的牙齿有很多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吧!
师:你们都长了牙齿吧?——长了。
接下来我们观察牙齿,可以观察——自己的,也可以观察——别人的,同时我还给每组准备了一个牙齿模型!三种方法任你选择!
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介绍牙齿的特点,并分类,说说它们的作用……
门齿——大、平、薄——切割食物
犬齿——尖、细——撕碎食物
臼齿——宽、凹凸不平——磨碎食物
5.舌、唾液的作用
师:同学们,除了牙齿,食物的初步消化过程中还有其他参与者吗?还缺了什么?
生(预设):有,还有舌……
师:舌起到了什么作用?食物是怎么从门齿到犬齿再到臼齿?
舌——搅拌、传送
师:食物变软变湿是因为谁的参与???
唾液——浸湿、软化
活动:情景剧表演
1.表演前准备
师:好,同学们,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已经掌握清楚了。接下来我要和咱们班同学合作,表演一段科学情景剧!
剧名——《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剧情大家也清楚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还缺什么 ——道具、角色……
这么多的演员参加表演,我们会从中挑选一名表演最好的最佳演员!
师:现在开始招募演员,角色有限,先到先得哦!!
2.招募演员并佩戴道具站好
师:谁愿意扮演牙齿——扮演牙齿的同学;谁愿意扮演舌头、食物、唾液?(选人,领道具站位)
师:同学们,演员已就位。他们站对了没有?(请一生回答纠正)
台下的同学你们也有任务哦!做好观看的准备。
(教师发号施令,表演开始)
表演结束,教师带领全班总结表演,评选最佳演员!
师:所有同学刚刚表演都特别投入,掌声在哪里 谁的表演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
生:……
师:经过投票表演最精彩的就是“XX”扮演者!下面颁奖……
三、研讨
师:看完刚才的表演,台下的观众们,你们觉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生1(预设):牙齿排列顺序应该是紧密的;
生2(预设):上下颌的牙齿的咬合方式是上颌不动下颌动。
生3(预设):…………
生4(预设):…………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么多,食物在初步消化过程中有很多器官参与了。这说明食物的消化需要各个器官?
生:团结合作完成!
师:能不能让口腔里的各个部分独立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呢?
生(预设):不行!理由……
师:是的,口腔里的各个部分合作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每一个部分都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
刚开始上课时你吃的桂花糕,现在怎么样了?它去哪里了 还会经历哪些消化过程呢?
后面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下课!
【板书设计】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切割——门齿 舌——搅拌、运输
撕碎——犬齿 唾液——浸湿、软化
磨碎——臼齿
同课异构(二)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了食物、食物的营养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吃进去的食物在人体内还会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化成养料和能量供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承担消化工作的器官叫消化器官。本节课要研究食物在消化第一站——口腔中的变化。
聚焦板块通过回忆一天的食物,并思考“吃下去的食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出学生对消化器官的探究。
探索板块分两大活动,活动一主要通过观察食物从进入口腔到被咽下去之前的变化,了解口腔的初步消化功能,并体验牙齿、唾液的作用。活动二主要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了解口腔内牙齿、舌头和唾液的协调作用。
通过探索活动后的研讨,学生可以认识到食物在口腔的初步消化,以及口腔各器官的功能,并进一步理解口腔的消化对整个消化的重要性。
在第二案的设计上,我全部推翻了第一案的思路,打算从新思考,从“探秘牙齿”着手。
先让学生观察牙齿的形状,再让他们体验牙齿的作用,然后跟孩子们一起探讨形状与作用的联系。
在第三案的设计上,我又从新教材入手,打算让学生按照新教材的顺序进行,先探究“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再观察“牙齿的形状”、探究牙齿的功能和作用、最后探究舌头的作用,引出口腔健康的保护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食物在口腔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食物被咬碎、嚼烂等,也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口腔里牙齿的类型和作用,但是对食物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真正细致的观察很少,对食物中看不见的变化更是了解不多,口腔内唾液的作用也容易被忽略。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科学思维:观察食物在口腔的变化,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了解舌头对食物消化的作用。
探究实践:观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牙齿形状的特点、分布,能对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记录。
态度责任: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牙齿的结构和运动特点,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里消化过程的研究结果,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食物在口腔的变化,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难点:了解舌头对食物消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都洗手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跟食物有关,为了预防病从口入,我们再次用酒精洗手液给手部彻底消毒好吗?
一、导入新课题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人类的各种生命活动,比如学习、思考、呼吸、心跳、体育锻炼等等都需要消耗能量,人体所需要的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呢?
生:食物。
2.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来补充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二、探究与发现
1.这块面包要想进入老师的身体,首先要进入身体的哪个器官?
生:口腔(粘贴-板书)
2.经过口腔的作用,面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大小变化、软硬变化、干湿变化,黏度变化……)
活动(一)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3.食物在口腔里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想不想吃点东西真实的体验一下呢?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饼干、小镜子和实验记录单。在探究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实验记录呢?
① 先观察食物最初的状态,记录下来;② 按实验要求咀嚼一定的次数,比如:3次、5次、7次,停止咀嚼,张嘴,用镜子观察食物的状态,记录下来。③ 全部记录完成后,可以吞咽,让你的胃也享受一下美味。
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饼干最初的状态 咀嚼3次后 咀嚼5次后 咀嚼7次后
大小
软硬
干湿
黏度
4.小组长上台领取实验材料,打开计时器计时5分钟,老师边巡视边指导。
5.学生汇报观察,老师板书,其它同学补充完善。
6.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也很准确。经过多次咀嚼,食物变得又湿又软又黏,更容易下咽,也更容易消化。你觉得吃饭的时候我们应该狼吞虎咽还是细嚼慢咽呢?学生回答
7.细嚼慢咽不仅可以强健牙齿,锻炼舌头和颌骨肌肉,更有利于整个消化系统的健康。
8.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整个咀嚼的过程中,是谁让食物变得又小又湿又软呢?
生:牙齿、舌头、唾液(板书)
今天这节课来我们重点来探究“舌头和牙齿对食物所起的作用”。
活动(二)探究舌头对食物的作用
1.怎么探究呢?先交流讨论1分钟,说一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讨论,可以先把舌头蜷缩起来、去吃东西,咀嚼一会;再把舌头伸展,继续咀嚼,感受舌头的作用。(实验时间2分钟)
2.通过前后对比,说说你们刚才有什么感受?你认为在吃东西的过程中舌头起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舌头可以运送,搅拌,吞咽,食物;(可以做个空吞的小游戏感受舌头的吞咽)
3.探究完了舌头,我们一起来认识“牙齿”,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5页,仔细观察“牙齿分布排列图”,并对比自己的牙齿,说一说我们的牙齿一共分成了几种?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有几颗?有什么特点?(实验时间4分钟)
学生回答,分成了3种,门齿(8颗)、犬齿(4颗)、臼齿(16颗)
门齿:宽、扁、上大下小;犬齿:尖尖的;臼齿:中间凹边缘凸,大。
4.这三种牙齿形状、特点不同,它们对食物所起的作用一样吗? 学生讨论、猜测
活动(三)探究牙齿对食物的作用
1.不同形状的牙齿到底对食物有着怎样的作用?想不想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不同形状牙齿的作用。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饼干和牛皮糖。
实验要求:① 体验吃不同食物时,用到了哪类牙齿?记录下来。② 写出牙齿对食物的作用?
2.领取实验材料,打开计时器计时6分钟。老师边巡视边指导,小组开始体验活动
汇报实验结果(板书)门齿——切断,犬齿——撕裂,臼齿——磨碎。
3.通过实验发现门齿能够切断食物,犬齿可以撕裂食物,臼齿可以磨碎食物。有什么样的形状就有什么样的作用,所以形状决定作用(功能)
4.牙齿不仅可以咀嚼食物,帮助我们正确的发音,还能保持面部形态的丰满,如果没有牙齿下颌骨会凹陷影响美观。既然牙齿对我们如此重要,是不是应该要好好的保护它呢?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么保护你的牙齿,保护你的口腔卫生呢?大家交流。
5.当我们微笑的时候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是不是特别的自信,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口腔卫生,做一个健健康康的小学生。
【板书设计】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