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走近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镶 安适 着落 慈善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髻
xiāng shì zhuó cí chǎng
zhù xù chéng líng tǎn jì
初读课文
标出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
注意朗读的重音、停连、语气、情感。
初读课文
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
“温晴”
济南四周的小山,雪景,济南的水
初读课文
朗读第1段。
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
明确: 对比
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温晴
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作者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分写济南的山和水。
第2节: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第3节:薄雪覆盖的山——秀气
第4节:城外的远山——如诗如画
第5节:水——清澈透明(衬托)
赏读阳光朗照下的山
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山的可爱的?
明确:
1、修辞:拟人、比喻
如:“晒、睡、醒”“小摇篮”“看护者”
2、人们的感受
如:“面上含笑”“着落”“依靠”“幻想”
赏读薄雪覆盖下的山
齐读第3段。
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明确:
空间顺序。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呢?
赏读薄雪覆盖下的山
明确:
1、妙在雪光、雪色(比喻)
2、妙在雪态(以动衬静、比喻、拟人)
朗读第4段。
作者是如何描绘城外的远山的?
赏读城外的远山
明确:
1、衬托,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
2、两个“卧”,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
3、比喻,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赏读济南的水
齐读第5段。
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济南的水?
明确:
1、衬托:用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水的绿。
2、联想:由水的绿联想到水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品读课文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讲究,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做简要分析。
明确:
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
2、用词讲究:如“没有风声的”“卧”。
知识卡片
读一读课后的关于“比拟”修辞的介绍。
拟人、拟物
主旨探究
《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课外练笔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