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 单元写作学案——让说理深刻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导学案第八单元 单元写作学案——让说理深刻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17: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单元写作学案——让说理深刻
1.如何论证
展开论证之前,首先要确定观点。所谓观点,就是文章所持的论点,也就是论证要证明的对象。论点可能来自阅读所得,也可能就是平时生活中的思想火花,还可能与对某些问题的长期关注和反复思考有关。有正确而新颖的观点,对议论文的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论点,就要考虑选择合适的论据来支撑它。选择论据的过程,同时是构思文章结构,特别是逻辑层次的过程,其实也是进一步思考、完善论点的过程。我们常说论据要有说服力,这种说服力要在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中加以考虑,所谓“选择”论据,并不是简单的挑选而已。
论据的类型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论据类型及其使用的注意事项,可以参考。
论据的使用:
事例和数据:事例要真实;数据要准确,有可靠之处;要对事例和数据进行说明,使读者明了其与论点之间的联系。
权威意见:意见要可靠;引用名言注意核对,不可断章取义;引用研究成果要有权威性,须注明出处。
常识与普遍规律:须是公认的,不可捏造,有时需要加以限定。
个人经验:应谨慎使用;不建议使用过于独特的个人经验,也不应将个人经验泛化。
2.驳论知识
驳论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看法、观点的错误,然后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因此,虽然任务要求是写驳论文,但是也要驳、立结合。针对需要反驳的对方的错误看法、论点,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对方。
3.论证特点思维导图
赏析1: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分析:文段采用因果分析法,把握核心说意义,反向阐释说危害,由因推果使得说理深刻。多采用对偶式短句,语言整饬、富有韵律、说理有力。采用设问、反问,引人深思,强化说理。整个文段体现因果关系、发展联系等辩证思维。
赏析2: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赏析3: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分析:《阿房宫赋》和《六国论》在论证思路上有明显不同,在强力抒情上极其相似,非常有感染力。
《阿房宫赋》作者先以约占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简练地叙述,生动地描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和用途,形象鲜明而含意深广,为后文抒情议论蓄势。“嗟乎”以下,生发议论,通过描写农民、工女及其所生产的粟粒、帛缕等的数量与阿房宫的柱、椽、钉、瓦等相比较,突出阶级矛盾的尖锐性;通过因果分析,指出秦国灭亡的原因,即不爱惜百姓,骄奢淫逸。以“嗟乎”“呜呼”开头,洋溢着愤慨、痛惜与哀怨交织成的复杂情感。本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概括叙写与细致描摹有机结合,骈散相间,错落有致,以气贯通,情理融会,既富于形象性,又有极大的气势,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六国论》采用总分总、层进式结构,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并提出两个分论点,总领全文。紧接着分别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两个分论点。采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因果分析论证、假设论证等方法强化说理。最后总结历史教训,以古讽今,知古鉴今,指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做法。
想要让说理深刻,要尽量做到:
行文不说轱辘话,开篇概述提观点;
学会巧借标志词,条分缕析归原因;
精细阐释此即彼,把握核心说意义;
观点成立有条件,反向质疑谈危害;
联系现实想个人,观照生活明做法;
简短有力整饬美,呼应观点发号召。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多角度切入让意义段说理深刻。(如:自我——他人、个人——群体——社会——国家、外在表层——内在本质、历史——文化——制度、古代——现代——未来等等)
(2)多层次推进让意义段说理深刻。(如:范围逐步扩大,理由逐层深入,逻辑由次到主、由轻到重、由表及里)
(3)以退为进,体现辩证。(如:“虽然……但是……”“不能……但是……”“的确……可是……”。以弥补观点漏洞,使语言富有张力,客观公正,不偏激绝对)
(4)综合运用类比、对比、演绎、归纳、因果分析等论证方法。
1.2020年上半年,我们经历了全民抗“疫”的漫长时光,很多同学在家中经历过特别的考试: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列出一篇驳论文的提纲,要求采用总分总结构。
答:                                    
                                    
参考答案 写作示例
线上测试,不妨慎独
——驳“父母监考”论
特殊疫情时期,特殊居家线上测试。诚然,作为高考模拟,依常例需要如高考般严加监管,谨防舞弊,以求结果之真实可信。为此,有人建议由父母监考。然而依我见,于现实,此论难以实现;于道理,此论没有必要;于长远,此论不如自觉考试有益于品格道德。
“父母监考论”的逻辑起点谬误。……
“父母监考论”未能看到线上测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父母监考论”更未看到无人监考于育人的价值。……
今后人生中,还将有许多需求自觉守诚的情况,而那时无人会如父母般陪伴关照。为长远计,我们应有践行自觉的机会。迈入成人之门,我们也应有一份相应的成熟稳重,而非如儿时般使父母时刻管教操心。因此,“父母监考论”可以休矣。我们倒是觉得,线上测试,无人监考,正当其时也!线上测试,何妨慎独!
2.近日,网络上流传一组照片:一所小学,一排老师穿戴整齐,给入校的学生们鞠躬行礼。有网友认为,学校此举是在“作秀”,甚至有网友认为,学校是一个庄重严肃的地方,如今的办学者都开始用商业的手法了,搞得像接待顾客一样。请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答:                                    
                                    
参考答案 写作示例
有网友认为老师给学生鞠躬是在“作秀”,我对此持完全不同的看法。
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礼仪教育必不可少。传统礼仪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传播好传统礼仪,需要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更需要教师自身温润得体的言谈举止。作为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之前,必须特别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试想,如果一个教师不修边幅、衣衫不整、言语随便、举止失雅、不懂礼节,这样的教师还有什么资格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去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呢?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穿戴整洁,老师必须带头穿戴整齐;要求学生给老师们鞠躬,老师亦可以给学生们鞠躬,这分明是师生需要共同遵循的礼仪,是很好的示范教育,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体现,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
3.(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背景材料紧扣当前热点事件,突出生活化情境设计,学生有话可写,相对平稳;限定“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一关系型话题,而不限制文体,辩证性、创新性要求很高,易于人才选拔。选取全民抗“疫”大事件,在材料中为学生全方位呈现“以人民为中心”“全民责任担当”“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在抗“疫”取得战略性成果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思考当代青年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明确价值选择,体现辩证思考。
行文中要体现对“距离与联系”的关系思考,用对立统一、矛盾联系、局部与整体等方面的辩证关系来思考。
【佳作展台】
大爱联动你我,何惧距离遥远
——致陈琪芳的一封信
琪芳小妹:
展信佳。
作为你的陌生姐姐,我已顺利坐在高考考场上,来书写我的人生答卷。想到比我小一岁的你在抗“疫”居家期间把自己的外公和妈妈都“借”出去,我又一次眼角濡湿。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大爱联动你我,何惧距离遥远。
对我来讲,今日之高考,实应珍惜。它既得益于疫情期间全民响应号召而保持的距离,更得益于全民共同抗疫的紧密联系。它既是从全民居家隔离甚至是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漫长坚挺中得来,也离不开复工复学后的全民防护丝毫不懈怠;它是从钟南山爷爷耄耋之年义无反顾的奔赴中开拓出来,是靠张定宇院长勇担重任步履蹒跚的跋涉丈量出来,是用一双双90后白衣天使们皱皱巴巴的小手堆叠出来,更是从一位位志愿者的物资供应,一批批社区工作者的日夜操劳保障中得来。这其中,更有你们一家三代的大爱奉献和重任在肩。
疫情期间,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我们很多人响应号召不外出,不聚会,不握手,居家隔离。人人守住一米的距离,才能守住生命线;用拱手礼代替握手礼,才守住健康线;将科学抗疫模式进行全球推广,才最大程度维护世界人民生命安全。
没有一个时刻会像疫情期间这样,让我们因为距离而反思科技联通世界,创造未来的巨大可能。我们虽保持距离,不能携手同行,但亦可互联互通。有序的云筑梦、云办公、云互助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一个人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个人。安静的武汉夜间唱响国歌,中国政府的大爱情怀,你的那一句“挺住”,都唤起了患者战胜病毒的决心,燃起了医护人员抢夺生命的信心,点染了全球战疫的必胜之心。
也从来没有一个时刻让我们这么强烈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求和巨大挑战。危难时刻人人尽到参与社会事务的责任,以大爱之心缩小与患者、与疫区的距离,才让我们以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智慧,有序联动,突出重围。若不是党领导下人民的磅礴伟力,若不是如你一般的大爱灵魂,我们怎能迅速迎来这阶段性的胜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绝非说说这么简单。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经历了选择之痛,等待之虑,自强之路的你,便是中国青年了。我也会将个人所做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传承共克时艰的精神血脉、命运与共的传统美德,融入时代、家国,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小妹,你的高三已来,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马上要站上时代的舞台,愿你逐梦之路,石赤不夺。替我问候阿姨和73岁的外公。我们会成长为他们的模样。
我将奋力书写,努力奔赴,与你在烂漫樱花树下,相见。
艾华姐
2020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