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如何开头结尾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如何开头结尾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18:1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高分作文如何开头结尾
高分作文“凤头”十法
一、装点形象,爽目清神
《纪念远逝的曼妙红颜》的开头:
我以新的纬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蛩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瑰宝,以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
一、装点形象,爽目清神
【点评】作者开篇点明写作的形象——李清照,接着用“清丽瘦削”“曼妙红颜”进行装扮,一个轻盈哀婉的女性便焕然而出,读者一看便觉清新亮丽,意蕴非凡,不觉中又为其诗意的文采叫好。
二、渲染气氛,以情感人
《红乡鞋白布里》的开头: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罩着如诗如画的江南时,我却常常梦到冬日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老屋的后院,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着针线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源于一双绣花鞋,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二、渲染气氛,以情感人
【点评】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将读者引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接着顺承一笔,导入对曾祖母以及珍藏在内心深处的泪水和欢笑的回忆,读者也情牵心动。古人云:“文章争一起”,有如此熔铸匠心的起笔,自然“争”得精彩,能赢得读者的青睐。
三、典型事例,一事一议
《永远的苏武》的开头: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三、典型事例,一事一议
【点评】叙苏武事,在百余字中,刻画对比,勾勒形象。叙事件概要,揭精神实质。将苏武所以能“永远”作了“具体而微”的展示,同时又点明了话题“忘记和铭记”,此种开头,怎能不成功!
四、引用入题,统领全篇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的开头: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四、引用入题,统领全篇
【点评】开头引用席慕容的名言、诗句,起到开启、统领全篇的作用。既切题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味和哲理性,发人深省。
五、说文解句,释义破题
《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开头:
欧阳修的《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中的“今年花胜去年红”,是说今年的花开得比去年更鲜艳、更繁盛,用意却在“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伤感的情绪。此刻,细细咀嚼此句,我感悟到的并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芝麻开花节节高”之类,而是得到了“欲使今年花胜去年,必须自信努力不放弃”的启示。
五、说文解句,释义破题
【点评】一开头便在欧阳修的词中徜徉,在诗的境界里解释题意,确实高明。兴致酣畅之时,又陡转笔锋,快速亮出观点,虽在尺寸间,却能兴波,真是妙绝!
六、起笔破的,精警摄神
《携手同行——双赢的智慧》的开头:
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着竞争,携手同行。
六、起笔破的,精警摄神
【点评】此开头虽只有两句,却有振聋发聩之效,读后神气久远。足见作者谙熟“开门见山”之法,从而收到了“以‘不枝不蔓’之简练别开‘生面’”之功,以快语快意收“引人入胜”之效。
七、工整句式,掀波起势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的开头: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
七、工整句式,掀波起势
【点评】开头是诗句,是联句,诗情画意,起笔掀一波,气势已不凡;加之又接续一句“拾掇失意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又生一势。如此以诗化的语言巧饰“凤头”,自然显示了作者不菲的才情和文化底蕴,令人“一见钟情”。
八、比喻类比,暗寓主旨
《找准位置创造价值》的开头: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宽广,可以有小溪的娟秀;没有苍松的挺拔,可以有小草的妩媚。
八、比喻类比,暗寓主旨
【点评】开篇小巧、别致,对标题作了诗意的诠释:“价值”因何而得?在于“创造”,“价值”何处得来?需要“找准位置”,而“白云”“小溪”“小草”所以能“飘逸”“娟秀”“妩媚”,全在于它们找准了各自的位置。此等开头,清新!美妙!
九、对比设疑,激发兴趣
《巅峰上的蜗牛》的开头:
据说,能登上巅峰的有两种动物——雄鹰和蜗牛。雄鹰凭借其优越的先天条件,翱翔天宇,登上巅峰,似乎已成为不足为奇的事,而蜗牛呢?这样笨拙的小动物,怎样爬上巅峰?
九、对比设疑,激发兴趣
【点评】两种动物:雄鹰,素质得天独厚;蜗牛,条件无法提及。两相对比,立显蜗牛之笨拙。接着提问设疑,设置悬念,暗扣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阅卷者的青睐自在情理之中。
十、言彼意此,曲径通幽
《美丽人生》的开头:
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团麻,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
十、言彼意此,曲径通幽
【点评】在铺陈了他人对人生的种种理解后,小作者话锋一转,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由此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可谓言此意彼,欲擒故纵,曲径通幽,韵味悠长。
高分作文“豹尾”八法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考场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
(1)画蛇添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啰唆几句,把无须交代的人物下落一一交代,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2)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3)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
由此看来,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考试作文中常用的。
一、自然收束法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考场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二、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1.浑然一体的感觉。
二、首尾呼应法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卒章显志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
三、卒章显志法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四、名言警句法
用名言、警句、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如《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五、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六、含蓄结尾法
这种结尾往往意在言外,能促使读者去联想、去思索。
如巴金的《灯》,结尾说:“在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此处“山那边”的“灯”已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照明之灯,而是人生路上的希望之灯,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灯。这句点睛之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相信希望之灯永照人间,光明终将驱散黑暗,正义必将胜利。
七、号召结尾法
这种结尾是利用文章中提到的故事、观点、表达的中心思想等,向读者发出建议或号召,产生一种感召力,从而激发读者的深省、响应,使之付诸实践。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结尾是“救救孩子”!其中蕴涵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控诉,对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热切期盼。这样的结尾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号召力极强,它激发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理想而求索奋斗。
八、景物烘托法
这种结尾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结尾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由思念妻子,而触及与妻子有关联的枇杷树,更增添了对妻子的思念;再由对枇杷树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情景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深情难忘!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用这种方法结尾,怎能不让人击节而叹,情为所动呢?
总结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有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生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