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第4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第2课时控制噪声(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第4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第2课时控制噪声(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5 23: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4节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第2课时 控制噪声
1.知道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3.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学 习 目 标
你身边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常来自哪里呢?
情 境 导 入
一、噪声的来源
自 主 探 究
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图
乐音的波形图
如果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悦耳动听的,它是否一定是乐音而不会成为噪声呢?例如我们上课时周围播放的小提琴声。
2.环境保护角度上的噪声:
凡是防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根据这两种角度来定义噪声,同学们能不能说出生活中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呢?
1.交通运输噪声:引擎声、汽笛声、刹车声。
2.施工噪声:搅拌机、 打桩机、切割机等的声音。
4.社会生活噪声:娱乐场所的音乐声,商店、集贸市场的吆喝叫卖声。
3.工厂里的噪声:机器运转振动发声,机器切割、摩擦、锻造等发声。
1.噪声的等级用____来表示 ,符号是____
分贝
dB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2.噪声的强弱及危害
(1)人所处的理想声音环境是白天不高于55dB,夜间不高于45dB。
(2)超过70 dB,人就会心烦意乱,神经紧张,学习与工作效率下降。
(3)若长期在80~100 dB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和学习, 听觉就会迟钝,甚至耳朵变聋。此外,噪声还能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听到声
音的三
个阶段
声源的
振动产
生声音
在空气及
其他介质
中传播
鼓膜振动
引起听觉
控制噪
声的办

防止噪声的产生
(消声器)
阻断噪声 的传播
(隔音板)
防止噪声进 入耳朵
(耳塞)
应从消声、吸声、隔声三方面来减弱噪声。
三、控制噪声
1.消声——在声源处控制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汽车消声器
禁止鸣笛标志
枪管消声器
2.吸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闭门窗。
树木能够吸收噪声,所以常说“幽静的森林”。
公路隔声屏障可以减少公路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3.隔声——在人耳处控制
带耳罩、用手捂住耳朵。
放鞭炮时不由自主地会捂住耳朵
直升机驾驶员为什么戴耳罩
深夜,人们已经入睡,周围的卡拉ok歌舞厅还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人,有人起身关上门窗,有人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还有人拨打110,请110制止歌舞厅过大的歌声,这三种情况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控制噪声?
如果是你,你会?
家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控制噪声的措施
安装窗帘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凳子、椅子脚上安装橡胶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公共汽车、电影院、剧场、
图书馆阅览室、餐厅
在一切人群聚集的地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自己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影响?
一、噪声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角度:凡是防碍人们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生活,干扰人们要听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噪声的等级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符号是dB。
三、控制噪声三方面:
防止噪声产生(消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吸声)、防止噪声进入人耳(隔声)。
课 堂 小 结
1.小明正在教室中听课,下面各种声音不属于噪声的是( )
A.老师讲课的声音 B.邻班同学音乐课上唱歌的声音
C.教室外的叫卖声 D.教室内铅笔盒掉在地上的声音
A
2.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C
课 堂 练 习
3.在经过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这是利用哪一种途径减弱噪声( )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声源处 D.在人耳处和声源处
B
4.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禁止广场舞活动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
5. 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6.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而多孔,对噪声有很好的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慢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