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谣》
教材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
主 题:放牧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规定
(1)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2)领域二:表现
演唱: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2.教材分析
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声商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全曲由re、mi、sol、la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3.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在听到相同旋律时,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能到达背唱歌曲的目的,和体会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
【学习目标】
1.聆听歌曲,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指导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与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养成恒拍感。
【学习重点】
能用自然的声音与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学习难点】
能用自然的声音与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聆听歌曲,提问听完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评价任务二:唱歌要领,提出要求:嘴张圆,身体自然坐直,小声唱,唱准音高。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评价任务三:打出二分音符的节奏,并能够唱够时值。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欣赏《牧童》。
环节二
组织学习 1.聆听范唱。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学生复述歌词。(完成目标一)
2.出示图片:介绍歌曲中的演唱形式。
3.提问:请问哪几个小节的节奏是完全相同的?
4.尝试把所有的二分音符时值唱满,跟老师接唱。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旋律,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和乐谱的提示来完成后面的接唱。
(完成目标三)
5.完整演唱歌曲。
(完成目标二)
6.聆听范唱(稍快版本)。
7.提问:跟刚才咱们演唱的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也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感受哪个速度更能表现小牧童快乐的心情?
8.我们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快乐呢?谁有好的办法?
环节四
趣味创编 1.拓展提问:天上除了太阳还有什么可以放光明?你们能试着唱一唱吗?
(月亮和星星)结合幻灯片,创设安静祥和的情境。改写歌词进行演唱。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1)引导语:我们怎么样才能表现出月亮的情境,谁有好的办法?月亮的光柔柔的,我们应该怎样唱?引导学生用慢速来演唱歌曲。
(2)谁来说说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的样子?(一闪一闪的)我们怎么表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呢?引导学生为歌曲加上跳音来演唱。
3.引导学生用柔美的情绪、慢速演唱月亮,第二段速度不变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星星放光明。第三段用快速来表现太阳放光明,牧童喜欢青草地的热烈情绪,并加上打击乐的伴奏,将歌曲推向高潮。教师用钢琴伴奏带动学生进行演唱。
(完成目标三)
环节五
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学习,你们开心吗?我们不但学会了歌曲《牧童谣》,而且欣赏了斯洛伐克的民歌《牧童》,感受了不同的情绪。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环节六
作业设计 完整演唱,给家长讲述背后的故事,与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如语言和提问的方式上仍有很大的欠缺,问题范围过广泛,问题方式过深。可能是我考虑问题不够周详,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造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和换角度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