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5 20:2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老子》四章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然而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是有用的事?
——白岩松
作者介绍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楚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作者介绍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写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老子名言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⑤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⑥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题目解说
《〈老子〉四章》即从《老子》中选出来的四段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的文字。
《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誊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该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研读文本

辐 毂 埏埴
户牖 赘行 易泮
累土
读课文,正字音


shān
zhí
yǒu
zhuì
pàn
lěi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老子》第十一章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有”与“无”对立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怎样理解《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知足”“强行”?
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让我们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藏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在与热爱,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给人生以合理定位。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说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一个能够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是说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满足,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足。
“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坚持不懈。唯在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坚持下去。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不能持久。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老子》第六十四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是怎样论证的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本章首先指出事物在“安”“兆”“脆”
“微”的阶段容易处理的四种情况,由此提
出做事就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其次列举三个事物由小而大、由近至远的
事例,由此提出做事就要“慎终如始”,心意
不可松懈,一点一滴去完成,这样才能“无败
事”;最后,老子又重申“自然无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是怎样
论证的
具体来说,老子首先指出“持于安,谋于未兆,泮于脆,散于微”的四种现象,是为了提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方法。这就是说,见事相之未显,睹事理之微茫,即治之于事物将动未作之际,这样既可用力优省,又可避患蔓延。反之,若等事相已显而为之,则欲其成而反败;等事态已乱而治之,则欲其平而反乱。
以喻说理,富有哲理
①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善用辩证对应的双方来说理。
如作者连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毂、陶器和房屋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以喻说理,富有哲理
②善用逆向思维,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
这一特点是指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如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其逆向思维的体现。
以喻说理,富有哲理
③行文简洁凝练,句句警言,如歌如诗,显出独特的魅力。
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寥寥数语,即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哲理。
《老子》四章
一、辩证分析“有”与“无”的关系。
二、谦下守中,不可冒进。
三、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
四、事物发展变化,注意萌芽状态。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通假释义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行”同“形”,形体)
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同“蔂”,土筐)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古今异义
埏埴以为器
古义:指办事,处理事务。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古义:不能远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跨者不行
民之从事
⒌摐金伐鼓下榆关
(动词,敲打)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一词多义

(动词,夸耀)
(名词,功绩,战功)
(动词,讨伐,攻打)
(动词,砍伐)
⒈自伐者无功
⒉此五霸之伐也
⒋坎坎伐檀兮
⒊十年春,齐师伐我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一词多义

(动词,认为正确)
(指示代词,这)
(判断动词,是)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⒈自是者不彰
⒉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⒋唯利是图
⒊自言本是京城女
⒌族庖月更刀
(动词,灭族)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一词多义

(名词,家族,同姓亲属)
(名词,种类)
【(筋骨)交错聚结的】
(形容词,一般的,众多)
⒈聚族而谋之曰
⒉士大夫之族
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⒊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①自见者不明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
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一词多义
(结构助词,的)
(放在数词之后)
(放在主语之后,表示判断)
(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①有车之用
②为之于未有
③民之从事
④请与之
⑤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⑥辍耕之垄上
⑦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这)

一词多义
(结构助词,的)
(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代词,它,这件事)
(代词,他)
(助词,补足音节)
(动词,到,往)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是以圣人欲不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欲望)
动词的活用
学不学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词类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1、自见者不明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明察)
2、不贵难得之货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埏埴以为器
企者不立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自是者不彰
常于几成而败之
复众人之所过
(埏,揉和;埴,黏土)
(动词,踮起脚)
(形容词,圣明)
(形容词,刚强)
(动词,明辨是非)
(动词,接近)
(动词,弥补、补救)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其他实词和虚词
学习活动二:字词积累
文言句式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判断句)
——(状语后置)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