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 B D C D B C B C A D
二、填空题
13.
【详解】
命题“x≥1,x2 -2x+4≥0”的否定为“”.
故答案为:.
14.
【详解】
因为M,O,N分别为的中点,所以,则四边形OMPN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由四边形OMPN的周长为4可知,,即,则,于是
的周长是.
故答案为:.
15.75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选3名男医生2名女医生,有种,
另一种是选2名男医生3名女医生,有,
所以由分类计数原理可得共有种建组方案,
故答案为:75
16.
【详解】
函数的导数为,
可得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为,切点为,
则切线的方程为,即.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参考答案:
17.(1)
(2)
【解析】
【分析】
(1)方程无根,利用根的判别式小于0求出m的取值范围;(2)和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最终求出结果.
(1)
由方程没有实数根,
得,解得:.
所以m的取值范围为.
(2)
和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分为下列两种情况:
①当真且假时,且,得;
②当假且真时,且,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18.(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双曲线渐近线斜率、双曲线过点可构造方程求得,由此可得双曲线方程;
(2)由双曲线方程可得焦点坐标,由此可得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后,利用弦长公式可求得结果.
(1)
由双曲线方程知:渐近线斜率,又渐近线方程为,;
双曲线过点,;
由得:,双曲线的方程为:;
(2)
由(1)得: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
若直线过双曲线的左焦点,则,
由得:;
设,,则,
;
由双曲线对称性可知:当过双曲线右焦点时,;
综上所述:.
19.(1)
(2)
【解析】
【分析】
小问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小问2:可知直线的方程为,设点、,将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求出的值,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可求得的值,结合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1)
由题意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直线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则,
所以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2)
由已知直线的方程是,设、,
由得,,
所以,则,故.
,.
20.(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取中点,连结,证得,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
(2)以为原点,以方面为轴,以方向为轴,以方向为轴,建立坐标系,利用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解.
(1)
取中点,连结,由,,
则,
又由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
以为原点,以方面为轴,以方向为轴,以方向为轴,建立坐标系,可得,,,,,
则,,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即,令,则
又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为.
21.(1)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数学成绩优秀与及时复习有关
(2)分布列见解析;期望为2
【解析】
【分析】
(1)求出卡方后根据独立性检验的性质判定即可;
(2)由题知6人中及时复习的有4人,不及时复习的有2人, X的可能取值为1,2,3,再求出分布列与期望即可
(1)
.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数学成绩优秀与及时复习有关.
(2)
由题知每层抽取比例为,故6人中及时复习的有人,不及时复习的有人,故X的可能取值为1,2,3.
∴,
,
.
X 1 2 3
P
∴.
22.2.(1)1
(2)
【解析】
【分析】
(1)对函数求导后,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从而可求出函数的最小值,
(2)设,由题意对任意恒成立,然后利用导数求出函数的最小值大于零即可
(1)
当时,,
所以,易知单调递增,且,
当时,,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的最小值为.
(2)
设,由题意对任意恒成立.
,
若,则,则存在,使得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故当时,,不符合题意.
若,由知当时,,所以,
当时, ,
因此在上单调递增.又,
所以当时,.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关键点点睛:此题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考查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第(2)问解题的关键是构造函数,将问题转化为对任意恒成立,然后分和两种情况利用导数求的最小值,使其大于零即可,考查数学转化思,属于较难题1 1 2
新和县实验中学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B 6. . C. D.6 6 3 3
x2 y2
高二年级 学科:理科数学(时间 120 分钟 分值:150 分) 9.双曲线C: 1 (a 0,b 0)2 2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点 P在C上,△PF1F2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 b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 分)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1.“ x 2 ”是“ x2 5x 6 0 ”的( )
A. 2 1 B. 2 1 C. 3 D. 3 1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为了响应国家发展足球的战略,某校在秋季运动会中,安排了足球射门比赛.现有 10 名同学参加足球射门
z 2 i 2i2.设复数 满足 z ,则 z ( )
2 比赛,已知每名同学踢进的概率均为0.6,每名同学有 2 次射门机会,且各同学射门之间没有影响.现规定:踢
3
A. B. 10 C.9 D.10 进两个得 10 分,踢进一个得 5 分,一个未进得 0 分,记 X 为 10 个同学的得分总和,则 X 的数学期望为
2
A.30 B.40 C.60 D.80
3.已知 A为抛物线 C: y2 12x上一点,点 A到 C的焦点的距离为 12,则点 A到 y轴的距离为( )
11 f x e2x.已知函数 x ,则不等式 f 2x 1 f x 的解集为( )
A.6 B.9 C.12 D.15
4 A.
2
,1 B. ,2
1
C. 0,1 D. ,1
4.在二项式 1 2x 3 5 的展开式中,含 x 的项为( ) 2
12.已知长方体 ABCD A1B1C1D1的底面 ABCD是边长为 8 的正方形,长方体的高为 AAA 1
6,则 BC1与对角面
. 4x3 B.8x3 C.16x3 D. 4x3 32x3
BB D D夹角的正弦值等于( )
5.已知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 N (2,7), P(X 1) 0.8,则 P(X 3) 1 1( )
2 2 3 4 3 2
A.0.2 B.0.3 C.0.7 D.0.8 A. B. C. D.5 5 5 5
6.某单位为了了解办公楼用电量 y(度)与气温 x(℃)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四个工作量与当天平均气 二、填空题( 共 4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
温,并制作了对照表: 13.命题“ x≥1,x2 -2x+4≥0”的否定为____________.
2
气温(℃) 18 13 10 -1 14 x.椭圆 C: y22 1(a 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P为椭圆上异于左右顶点的任意一点,PF1、PFa 2
用电量(度) 24 34 38 64 的中点分别为 M、N,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 OMPN的周长为 4,则△PF1F2的周长是________.
由表中数据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y 2x a ,当气温为 4℃时,预测用电量均为( )
A.68 度 B.52 度 C.12 度 D.28 度
7.已知函数 f x ln x ,则( )
x
f x 1 f x 1A.函数 的极大值为 ,无极小值 B.函数 的极小值为 ,无极大值
e e
C.函数 f x 的极大值为 0,无极小值 D.函数 f x 的极小值为 0,无极大值 15.从 3 名男医生和 6 名女医生中选出 5 人组成一个医疗小组.如果这个小组中男女医生都不能少于 2 人则
8.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中,M ,N分别为 AD,C1D1的中点,O为侧面 BCC1B1的中心,则异面直线MN
不同的建组方案共有种_________.
与
16.函数 f (x) xe1 x ,则曲线 y f (x)在 x 2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
O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第 1 页 共 2 页
高 年级( )班 考号: 学生姓名 :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 ) 21.(12 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是如此,为了调查数学成绩与及时复习之间的关系,某
校志愿者展开了积极的调查活动:从高三年级 1500 名学生中随机抽取 5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信息如
17.(10 分)已知命题 p为“方程 4x2 4x m 2 0没有实数根”,命题 q为“m 1”.
下:
(1)若 p 为真命题,求 m 的取值范围;
(2)若 p q 数学成绩优秀(人数) 数学成绩合格(人数)和 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求 m 的取值范围.
及时复习(人数) 20 5
不及时复习(人数) 10 15
x2 y2 (1)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05 的前提下认为数学成绩优秀与及时复习有关?
18. (12 分)已知双曲线C : 2 2 1 a 0,b 0 的渐近线方程为 3x 2y 0,且过点 2 2, 3 .a b (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数学成绩优秀的人中抽取 6 人,再在这 6 人中随机抽取 3 人进行更详细的调查,记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所抽取的 3 人中及时复习的人数为随机变量 X.求 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作斜率为1的直线 l交双曲线于 A,B两点,求弦长 AB . 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
P K 2 k0 0.15 0.1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0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19. (12 分)已知动点M 到点 F 0,2 的距离与点M 到直线 l : y 2的距离相等.
(1)求动点M 2的轨迹方程;
(参考公式K2
n(ad bc)
,其中n a b c d)
(a b)(c d)(a c)(b d)
(2)若过点 F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动点M 的轨迹交于A、 B两点,求三角形 AOB的面积.
20.(12 分)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中,PA 底面 ABCD,AB / /CD,AD DC,AB AD 2DC 2,E为 22.(12 分)已知函数 f x e1 x a x2 1 , a R .
PB的中点.
a 1(1)若 ,求 f x 的最小值;
2
1
(2)若当 x 1时, f x ln x恒成立,求 a的取值范围.
x
(1)求证:CE / /平面 PAD;
(2)若 PA 4,求平面CDE与平面 ABCD的夹角大小.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