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选自《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这篇讲话逻辑严谨,结构严密,语言通俗准确,有极强的理性,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情感,言语之中蕴涵着毛泽东丰富的情感。学习这篇文章,重点在于梳理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基本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感受毛泽东讲话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理解课文的基本内涵和情感,语言建立在对历史背景一定的了解上,所以学习本课应代入相关的历史背景,促使学生理解人民英雄的不屈不挠,理解胜利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自豪、自强、自信的感情。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积累,已经掌握了现代问的基本的阅读方法,但学生对于理解作品内涵,领悟文本的语言魅力还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分析理解能力还不够。面对这一情况,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充分的引导,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除此之外,高中的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印在的个人的脑海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毛泽东表现出来的理性精神和炙热道德情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精神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梳理毛泽东的讲话思路,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2.诵读文中感彩强烈的语句,体会课文通俗准确、富有情感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的思想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和民族利益,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梳理毛泽东的讲话思路,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认识新中国建立的困难与艰辛,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和民族利益,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
以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导入,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当时毛泽东讲话的现场氛围,调动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情感共鸣,为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一定的情境基础。
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伟人毛泽东自信豪迈、铿锵有力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鼓舞人心的话语响彻寰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这篇著名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文体知识,了解开幕词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发表的讲话。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回顾历史,了解背景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来了!”
三、初读感知,梳理结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信息(特别是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把握每一段讲话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
明确:
开头:(1—2)宣布会议开幕,指出会议的特点并说明会议的性质。
主体:
(3—4)回顾过去,交代本次会议的基础和名称的由来,从政治协商会议被破坏到恢复的战斗历程中,总结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8)立足当下,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和发展策略等方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
(9—11)展望来来,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描绘出民族振兴的蓝图。
结尾:(12—16)表达对反动派的蔑视,对人民英雄们的纪念,对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的热烈祝贺。
小结:
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回顾过去,分析当下,展望未来。过去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当下取得胜利的因,当下胜利是过去斗争的果,当下的胜利又是展望未来的基础和前提。开幕词主体的三个部分内容环环相扣,衔接连贯,逻辑谨严。
四、再读文本,分析情感
文中很多句子饱含了毛泽东真挚的情感,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最有感染力的句子,并品味其中的情感。
教师示例:第四自然段“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表现了作者极大的愤怒和惋惜,正是由于蒋介石及其帮凶,才破坏了三年以前的政治协商会议,而这事一件“不可磨灭”的真实事件,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这是毛泽东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愤慨。
学生自由分享。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五、研读文本,体悟内涵
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伟大体现在哪里?
1.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民团结一起,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旧制度被推翻,人民即将当家作主,意味着伟大时代的开始。
2. 是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中国历史上将出现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
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
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
⑤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
⑥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标志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的开始。
3. 我们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须富强起来,文化必须繁荣起来,国防必须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
六、拓展延申,情感升华
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离不开中华人民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中华民族正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快速前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正逐步实现,回顾我们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再看一看我们来时的路。
回首那段战火纷飞,激情昂扬的岁月,站在这个具有里程碑价值意义的历史节点,同学们读一读标题,说一说标题这短短的几个字,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呈现,蕴含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感?
示例一:应该是慷慨激昂的,表现了毛泽东的骄傲、自豪和喜悦
示例二:应该是自信,昂扬,表现了一雪前耻之后的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昂扬和对敌人的蔑视。
……
七、作业布置,素材积累
经过漫长的英勇斗争,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艰辛,从被列强压迫,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盛世如我们所愿。身处伟大时代的我们,此刻也享受着祖国给我们带来的繁荣盛世,我们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自信和自豪。
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请同学们联系你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