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06 09:4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四则计算的学习提供更多生动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认识其他常见的量积累学习经验。
本课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先认识面值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面值是5角、5分、2分的人民币。接着,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探索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通过介绍的方式,告诉学生“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同时结合购物活动的场景,组织讨论购买练习本时所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认识“买标价是1圆的练习本,付10角也是可以的”,从而得出1元=10角,并由此类退出1角=10分。例2则直接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辨认面值是5角、5分、2分的人民币,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认识这些人民币。
【学情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独自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谈话: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每一小组的桌上都有什么?(红包)
提问:猜一猜,红包里面有什么?(钱)你想用钱干什么呢?
说明:买文具、购票、存钱……这些地方都要用到钱。
引导: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钱有不同的名称,比如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2.揭示课题
说明:对啦!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让学生齐说:人民币)
揭题:在生活中,人民币的用处可多了。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完全一样,有几元的,有几角的和几分的。为了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红包”为线索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认识元、角、分
1.初步认识人民币
这么多的人民币,你们能把他们分分类嘛?每组小朋友可以拿出红包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分的。
各组交流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依据。根据学生交流结果,明确可以按钱币材料分为硬币、纸币两类;也可以按面值分为元、角、分三类。
[设计意图:采用“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人民币单位的概念,既没有采用“告知”的方式,也没有对“怎样分类”进行规定,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主要采用引导,让学生自己分类,这样处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
2.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及单位
(1)认识1元
引导: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这张人民币你认识吗?你的红包里有这张人民币吗?从里面拿出来放到桌上。谁愿意当小老师上台来和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认出它是1元的?(学生讲完后,呈现观察比较)
提问:红包里还有1元钱吗?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看出它也是1元的?
小结:这是1元的纸币,这是1元的硬币,它们都是1元钱。“元”是人民币的单位。
引导:你们还认识其他人民币吗?请你从红包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也可以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
(2)认识角
提问:你能从红包里找出几角的人民币吗?谁来做小老师介绍介绍这些人民币?
小结:这些人民币的单位都是——“角”。(板书:角)
(3)认识分
提问:红包里还有其他人民币吗?谁上来介绍?
小结:像这样1分、2分、5分的人民币,它们的单位是“分。”(板书:分)
(4)小结
1元以内的人民币分为1元、几角的、几分的三类,表示面值是几元还是几角、几分。所以,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1元以内的人民币有这么多,你有什么好办法知道他们的面值大小呢?
指出:小朋友们的知识可真不少,我们一般是看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汉字和它的单位名称,知道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的。有些面值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只要面值相同,使用时的价值就是一样的。
追问:看人民币面值是多少,最主要是看什么?
说明:人民币中不管是纸币还是硬币,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人民币印有国徽,象征国家的尊严和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钱币,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不能撕毁、涂画、搓揉,不能假造人民币。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直接感受。因此,可以通过做小老师的活动方式,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这一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他们在共同的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获得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
3.认识元、角、分的关系
(1)认识1元=10角
下面光头强要来给熊大和熊二发红包了,这是给熊大的,里面是一张1元。再来看看给熊二的。猜猜里面有几张1角的?
咱们一起来数一数,1角、2角、3角……10角,哇,熊二的红包里有这么多张人民币,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光头强的红包给的公平吗?
说明:公平,钱数是一样的,1元=10角。(板书:1元=10角)
佩奇也得到了1元钱,想不想看?里面都是相同的纸币,抽一张瞧瞧,这是?(5角)猜猜一共有几张5角的呢?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比较一下这三个红包里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虽然人民币不同,但是它们都是10角,也就是1元。
出示例1“购物”图,呈现已知小女孩买了一本1元的练习本的情景。
提问:小女孩买一本练习本要付多少钱?
引导:如果让你来帮她付这1元钱,你怎样付钱呢?
指出:因为1元=10角,所以既可以直接付1元,也可以付10角。
(2)认识1角=10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1元=10角,那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出示实物图。(板书:1角=10分 集体说说)
提问:我这里有一枚硬币,掏出来瞧瞧是多少?(5分)几枚5分可以换一枚1角呢?
提问:从这里你发现人民币哪个单位最大,哪个单位最小?
指出:元是人民币最大的单位,分是人民币最小的单位;1元=10角,1角=10分。
[设计意图:有一些孩子已经知道1元=10角这一概念,红包里只有1张1元钱,这里设计让小朋友帮小女孩付钱,“迫使”学生在没有“1元”的情况下,想办法用“10角”代替“1元”,然后通过交流明确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小组合作,兑换钱币
(1)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下面的人民币各是多少,再全班交流。
(2)出示1张1元的硬币,提出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为什么?
出示1枚5分的硬币,提出:几枚5分的可以换1枚1角的?为什么?
指出:根据1元=10角,1角=10分,就可以用10角去换1元,10分去换1角。
追问:几枚2分的可以换1枚1角的?为什么?1枚5角的和几枚1角的可以换成1元的?为什么?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动动小手指,我最了解人民币。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看第一行的人民币各是多少,下面有哪些物品,价格各是多少。
让学生连线,说说是怎样连的。
提问:5角购买1本图画书吗?1角购买一个羽毛球吗?1元能买几个羽毛球?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填一填,交流结果。
提问:1元8角就是几角?怎么想的?那18分是几元几角?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2.小小营业员,我会换钱币。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看情境图,提出可以怎样付1元2角的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如果用了1张1元的付,有哪些付法?
如果用了1张5角的付,可以有哪些方法付满1元2角?
(2)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说明:只要合起来是10角,就是1元。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还能引导学生感受1元、5角、1角等人民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体会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回顾总结,交流体会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了元、角、分的哪些内容?
你在认识元、角、分的过程中有哪些学习体会
如果大家在路上捡到人民币应该怎么做呢?
播放儿歌《一分钱》。
【作业布置】
在班级“小小商店”中买卖商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