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2022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2022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5 15:5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
的起源
第 3 课 远古的传说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后来的尧、舜、禹,都是著名的部族首领。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本课将结合考古发现,揭示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
炎帝——神农氏
(?年—?年)
黄帝轩辕(一说: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1、远古的历史传说
一、炎黄联盟
①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
炎黄二帝塑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处的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始祖山)上,炎黄二帝巨塑背依邙山,面向黄河。
哪些传说?
②早期社会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炎帝、黄帝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研读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人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课文阅读
2、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形成
时间
五六千年前
地点
黄河流域
方式
部落之间自愿联合、或发动战争、建立联盟
①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②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意义
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研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由多民族融合而成)。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①农业方面: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手工业方面: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
③商业方面:教人们交换物品。
④文化知识方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1、炎帝的发明
神农氏因宜教田,辟土重谷(穀),以振万民
炎帝(神农氏)
湖南炎陵炎帝陵庙里的炎帝像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2、黄帝的发明
①建造宫室 ②制作衣裳 ③挖掘水井
④制造船只 ⑤炼铜 ⑥发明弓箭
3、黄帝时期的其他发明
仓颉:(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
官)创造文字
伶伦:(民间人物)制作音律
隶首:(黄帝史官)发明算盘
嫘祖:(黄帝的妻子)会缫丝,擅长纺织。
黄帝像(轩辕)
黄帝,多所改作,造兵、井田、垂衣裳、立宫宅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甘肃泰安出土的彩陶盆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
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盆
4、考古发现的印证
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
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 000—6 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贾湖遗址出土的古笛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 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问题思考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根据的。
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 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这是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向周围地区施加文化影响的结果。
相关史事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
背景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部落联盟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特点
实施
山西临汾尧庙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研读
禹的父亲鲧(Gǔn)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2、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像
夏禹长于地理,脉泉知阴,随时设防,退为肉刑
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问题思考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课后活动
1.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黄帝陵

2.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对游客如何介绍黄帝的事迹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东北15千米,距今4 300—4 000年,1999年发现,面积达280万平方米。这座大型城址中部,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以及可能用于宫殿之上的陶质建筑残料。城内有两处高等级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很有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有学者从陶寺遗址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时间推论,这座大城很有可能是尧都平阳,认为当时的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知识拓展
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彩绘龙纹陶盘和朱书符号陶壶
(2021·四川成都·1)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隶首和大禹
链接中考
A
(2020·福建中考·1) 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人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
D. 掌握冶铁技术
链接中考
A
(2011·扬州中考) 尧舜时期,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的治水英雄是
A.尧
B.舜
C.鲧
D.禹
链接中考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