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2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2秋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9 14:5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回顾
西周与东周
经济: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春秋
战国
西周
(镐京)
公元前
1046年
东周
(洛阳)
公元前
256年
前770年
经济:? 政治:?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
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
问题思考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背景
①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②“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
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③“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指田氏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
的事件。)
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
铜冰鉴
这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
战国形势图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战役
桂陵之战(魏→赵)
马陵之战(齐→魏)
长平之战(秦→赵)
特点
①战争规模很大;
②参战兵力多;
③交战区域广;
④持续时间长;
评价
性质:兼并战争
影响:①主观:破坏
② 客观:促进统一和民族融合
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相关史事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问题思考
灾难痛苦
统一
安定
战国形势图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课文阅读
探究:秦国为何能走向强大?
二、商鞅变法
背景
①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②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废除井田制,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
作用
废除了奴隶制,建立了封建制,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封建制度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 战国形势图
李 悝
吴 起
申不害
齐威王
燕昭王
赵烈侯
商鞅
实现富国强兵
目的
2、秦国的商鞅变法
背景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一定。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背景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意义
确立了秦国的封建制度,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铜方量
这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
商鞅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任务扫描
商鞅
(约公元前390年—338年)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研读
①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
② 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示意图
条件:秦国重视兴修水利
时间:公元前256年
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主持:蜀郡郡守李冰
建造
特点
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兴建
结构
两大系统:渠首、灌溉网
渠首工程:鱼嘴、宝瓶口
和飞沙堰
都江堰的结构
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
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
内江:用于灌溉
外江:用于分洪
宝瓶口: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
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
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
减少泥沙淤积。
李冰石像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意义
“震不垮”的都江堰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虽然大地震造成都江堰鱼嘴的地表出现裂缝,但鱼嘴仍在发挥将岷江分成外江、内江的分洪作用,外江一侧的水闸仍能正常开闸放水。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结论是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安全的,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部分都基本完好。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惊叹。
知识拓展
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 000万亩。
相关史事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相关史事
小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政治变化
经济变化
奴隶制 → 封建制
变法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铁器、牛耕
社会转型
决定
影响
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2021·山东临沂) 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链接中考
C
(2021·福建) 图1至图2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 )
图1 都江堰示意图 图2 今都江堰灌区
A.造福千秋 B.控流发电
C.沟通水系 D.方便航运
链接中考
A
(2021·山东烟台) 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泰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的织好量强大的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独尊儒术
D.北魏孝文帝改革
链接中考
B
(2021·陕西)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链接中考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