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回顾
秦的统一与秦末农民大起义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玮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汉高祖像
一、西汉的建立
背景
秦末农民战争推翻暴秦后,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
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人物:刘邦(汉高祖)
首都:长安
“汉并天下”瓦当
二、休养生息政策
背景
①经济: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②政治: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③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汉书 ·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阅读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的
为了巩固西汉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措施
①兵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
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②鼓励生产: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③轻徭薄赋: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
④减轻徭役: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结果
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经济: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②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政治:①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②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生活:①文帝、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②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体以
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背景
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
影响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相关史事
汉文帝像
课外活动
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一方面,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汉初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2.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田 赋
在中国古代,田赋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主要赋税。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上交国家。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政策,对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开垦荒地等有推动作用。
知识拓展
在“楚汉之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并建立汉朝的是( )
A.项羽
B.刘邦
C.张良
D.韩信
课堂练习
B
西汉初年, 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课堂练习
C
西汉初年, 由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良好的统治局面,这一局面称作( )
A.“光武中兴”
B.“开皇之治”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课堂练习
C
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 )
A.人心思安以民为本
B.安定天下发展生产
C.稳定社会巩固政权
D.借鉴前朝收揽人心
课堂练习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