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开国大典》
说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二、说学情
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已经提出了“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要求。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但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距今7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法
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六十一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说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六、说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激趣的启发式谈话:通过问题: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岁的生日在什么时间吗 引出课题《开国大典》,随后播放课件《开国大典》片段(课件),然后让学生说说:该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并提出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结合自学的生字新词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待学生初读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几个问题:(课件)什么是开国大典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讲了几部分内容 并完成填空。
这一环节我采用启发式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件的引入又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用喜欢的方式亲近文本;同时学生交流的问题又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理清了课文的顺序,并锻炼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实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成过程。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优化整体阅读,以此达到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
2、精读课文 想象场面 体会情感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学中我没有引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而是从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场面,想象场面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首先,从情感入手: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件)课文描写了一些什么场景,你对哪些场景的印象最深,从这些场景中你想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什么 (边读边批注)也就是从谈、读,想、体这四个学生的认知点入手,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重点谈:什么场景的印象深、读:描写场景的段落、想: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体会这场景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课件)
然后,抓重点分析:引读5-7自然段后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与词句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指名朗读,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课件出示的问题。
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中理解“光明”“长城内外”等词语的象征意义,体会场面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从分析中知道了54门大炮28响代表着我国当时统计的54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终于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声音传入了每个人的心中,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传遍了中华大地。这声音怎能不让全中国人民感到欢欣、激动和自豪!
随后: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借助开国大典盛况的课件片段把学生带入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学生走入情境,深化体验,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课件)看完开国大典片段之后让学生欣赏(60年国庆阅兵)(课件)通过前后两课件的对比,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军队现代化了,不再是开国大典时“马拉炮车”“万国牌武器”“ 小米夹布枪”而是自行研制的“战略导弹”“导航卫星”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使学生知道“国兴我兴”;教育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用知识强大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使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以默读、指名读、引读等多种方式的读,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同时,分析课件所出示的重点语句的过程:让孩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文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达到以情促悟。
3、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1)、快速浏览全文。
(2)、根据本课板书的提示小组交流:从开国大典的盛况中,你读出了什么 (课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答案是多元化的,这样借助板书回顾总结了全文,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板书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皆为本文描写的大场面,但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用红笔标出),这样设计既能再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3)、布置课外作业:如果你是一名开国大典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些方面: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配上文字说明。以此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4)、升华情感:让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齐唱中结束本课。(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开国大典
会场布置 → 大会盛况 → 阅兵仪式 → 群众游行
↓
宣布成立
↓
升国旗
↓
八、说教学反思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异常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必须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我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必须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本事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经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本事。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进取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构成自学本事、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资料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境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