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强基习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强基习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06 10: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强基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图中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
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4、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5、某同学在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得到了如下现象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呼出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空的集气瓶里呼出气体,内壁上会有水珠
6、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7、将液体盛放在一只 的试管里加热,液体的体积最多可选的是( )
A. B. C. D.
8、判断镁条“溶解”在盐酸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镁的质量减少 B.液体质量增大
C.有放热现象 D.产生可燃性气体
9、人呼出的气体中相对空气增多的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
10、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液体过滤
1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2、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正确的是( )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3、实验时不小心使洒出的酒精着火,应立即(  )
①用湿布盖灭;②用嘴吹灭;③用砂子撒盖;④用水泼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物质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车胎爆炸和煤气罐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就不是化学变化
15、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同学们在科学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热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生成了红色物质,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现象 B.进行实验 C.猜想假设 D.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
16、认真观察图片,填空。
(1) 图 中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2) 图 中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木柴燃烧后变成一堆灰烬,可见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过程中常常伴随 。
(3) 图 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7、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家庭小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并培养大家实验动手能力。请根据你所做过的一个家庭小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_。
(3)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
(6)通过本实验,你有哪些收获?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予以指正:
(1)A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2)B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3)C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
(4)D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 。
19、很久以前的某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它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步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本段叙述归纳出该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 ;② ;
③ ;④ 。
20、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____ 。
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对应序号)。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的正确方法是视线与____________,采用A图的方法量取液体会导致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
(3)图D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2、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根据做过的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猜想(假设)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收集证据(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2022—203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强基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A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图中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
【答案】B
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答案】B 
4、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答案】A
5、某同学在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得到了如下现象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呼出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空的集气瓶里呼出气体,内壁上会有水珠
【答案】A 
6、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答案】D
7、将液体盛放在一只 的试管里加热,液体的体积最多可选的是( )
A. B. C. D.
【答案】D
8、判断镁条“溶解”在盐酸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镁的质量减少 B.液体质量增大
C.有放热现象 D.产生可燃性气体
【答案】D
9、人呼出的气体中相对空气增多的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
【答案】C
10、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液体过滤
【答案】D
1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B
12、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正确的是( )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13、实验时不小心使洒出的酒精着火,应立即(  )
①用湿布盖灭;②用嘴吹灭;③用砂子撒盖;④用水泼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物质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车胎爆炸和煤气罐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就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B
15、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同学们在科学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热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生成了红色物质,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现象 B.进行实验 C.猜想假设 D.得出结论
【答案】C
二、填空题。
16、认真观察图片,填空。
(1) 图 中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2) 图 中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木柴燃烧后变成一堆灰烬,可见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过程中常常伴随 。
(3) 图 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 化学变化;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3) 物理变化;不一定
17、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家庭小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并培养大家实验动手能力。请根据你所做过的一个家庭小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_。
(3)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
(6)通过本实验,你有哪些收获?_______________。
【答案】食盐易溶于水 食盐、水、杯子、筷子等 探究食盐的溶解性
把适量水倒入杯子中,把适量的食盐加入水中,利用筷子搅拌,食盐消失
食盐易溶于水 食盐易溶于水,可以配制食盐溶液
18、下列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予以指正:
(1)A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2)B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3)C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
(4)D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 。
【答案】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直接加热烧杯内的液体且烧杯内液体超过烧杯容积的
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且液体不超过烧杯容积的
把块状固体直接扔进竖直的试管中
试管平放,块状固体置于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来,使固体滑入试管底部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部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垂直于试管的正上方
19、很久以前的某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它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步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本段叙述归纳出该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 ;② ;
③ ;④ 。
【答案】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20、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____ 。
【答案】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
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对应序号)。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的正确方法是视线与____________,采用A图的方法量取液体会导致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
(3)图D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小于
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接触了灯芯
三、实验题。
22、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根据做过的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猜想(假设)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收集证据(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答案】高于  伸入空气中的燃着的小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中的燃着的小木条很快熄灭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收集的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或木条的粗细、长短相同,或伸入集气瓶中时木条的倾斜角度相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