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测量长度和时间课件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课件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6 11:5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2、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会进行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4、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5、通过学习活动,体会物理学的广泛性,体会物理学的严谨性,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多少?如何来测量身高?
姓名:姚明(Yao Ming)
生日:1980年09月12日
身高:2.26米
体重:125公斤
籍贯:上海
单位:休斯顿火箭队(11号)
位置:中锋
国家队号码:13号
田径100m世界记录是多少秒?
姓名:博尔特
(Usain St.LeoBolt)
国籍:牙买加
生日:1986.8.21
星座:狮子座
身高:1.96米
体重:88公斤
项目:100米、200米
最好成绩:9’58’’
活动1: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请你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2、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记录你的做法。
◆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unit)。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etre),符号m.
(2)其他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一、测量长度
1、长度的单位
1dm=0.1m=10-1m
1km=1000m=103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
m
mm
um
nm
每下一级扩大1000倍
m
dm
cm
mm
每下一级扩大10倍
大 小
乘倍数
除倍数
km
他们有怎样的换算关系呢?
单位换算的格式
500m=_______μm=_______μm
42cm=_______nm=_______nm
500×106
5×108
42×107
4.2×108
2. 以下哪个物体的长度接近 8 mm( )
A. 物理课本的长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木铅笔的直径
D. 图画纸的厚度
C
选一选!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6.2米=6.2×100=620厘米.
B.7.2米=7.2米×100=720厘米.
C.4.2米=4.2×100厘米=420厘米
D.1.2米=1.2米×100厘米=120厘米
C
检测预习 交流展示
1、交流、讨论、列举生活中一些刻度尺并引导同学们怎样认识它们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分度值。
2、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直尺
三角板
皮尺
卷尺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2:观察刻度尺
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是刻度尺(scale)
1、下图是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你使用过吗?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直尺
三角板
皮尺
卷尺
2、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
(1)它的量程是多少?
(2)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分度值:相邻的最小距离。
本刻度尺的量程是 cm,
分度值是 。
0-8
1mm或0.1 cm
量程:最小和最大的两刻度线间的距离。
0
1
2
3
4
(cm)
本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_____cm,
分度值是_______。
小试牛刀
0—4
1cm
会用: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多大,分度值是多少。
会放: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读:
2.78cm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正确使用刻度尺
Very important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78cm
数字
单位
准确值
估读值
准确值为: 估读值为:________
此时物体长度为: 。
2.7cm
2.78cm
0.08cm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正确使用刻度尺
读作: 读作:_______________
沙场小练兵
3.40cm
3.0cm
分度值 ;物体长度 .
分度值 ;物体长度 .
0.1cm
2.78cm
1cm
2.8cm
哪把刻度尺的数据更准确?说明了什么
分度值越小,数据越精确
请读出该物体的长度
读不出来
总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方法◆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注意:
1、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左端,尺的位置要与被测物体平行。
2、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与尺面垂直。
3、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例子:铅笔的长度测量值是5.55 cm ,其中5.5是
准确值,0.05是估计值,单位是cm。
思考、讨论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这样有什么好处?
活动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
◆试一试◆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与宽,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将测量结果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测量 对象 刻度尺 分度值 记录 单位 长度 宽度
课本
1mm
cm
25.96
18.37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
2.35
练一练
2.4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
练一练
练 习
木块长 m.
0.0165
0cm
1
2
3
4
5
0cm
1
2
3
4
5
3.2cm
3.15cm
练一练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 D、7.8厘米
B
练一练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三次结果是24.70cm、24.72cm、24.69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24.70cm
平均值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练一练
3. 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A
练一练
最终结果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讨论、交流、展示
1、什么是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
2、用图表处理数据(举例条形图绘制办法)。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误差
3.误差不是错误: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改进测量方法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如图是测量成人一拃的长度,下列正确的是( )
A.视线甲的结果比视线乙大,是测量误差
B.视线乙的结果是 19cm
C.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结果和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
D.甲乙两种读数相差无几,都是正确的.
练一练
C
讨论、交流、展示
交流了解时间的单位和各单位的换算关系,总结单位换算的规律,
认识一些常见的时间记录仪器读法。
二、测量时间
1、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econd),符号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min)和小时(h)。
2、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1 min=60 s ; 1 h=60 min=3600 s
1 ms=10-3 s ; 1μs= 10-6 s
1 ns=10-9 s
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针影随太阳运转而运动,刻度盘上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时刻.
计时工具
沙漏是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工具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根据伽利略发现的“摆振动的等时性”发明了摆钟
计时工具
3、测量时间工具(tool )
日晷
沙漏
机械表
电子表
停表
摆钟
原子表
分的最小分度值:
秒的最小分度值:
秒表读数:小表盘分数+大表盘秒数
1h = 60min = 3600s
30 s
0.1 s
1min 41.0s
活动5:测一测你的脉搏
在家和课后完成
课本13页
1、一次闪电的时间约为20______
2、1天_____h _______min _______ s
ms
24
1 440
86 400
练一练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读数训练
几分几秒?
3min37.5s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多少秒?
445.4s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停表的示数是
10分7.2S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停表的示数是
3分37.5S
秒表1.swf
秒表2.swf
5.木块A的长度是_____mm
2.35
23.5
9.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B
1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B
例1 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96 nm=96×10-3=0.96 μm
B.96 cm=96×10 mm=960 mm
C.96 cm=96 cm×  m=0.96 m
D.96 nm=96×10-8 m=9.6×10-7 m
解析: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关键点是把“原单位”用“目标单位”进行等量代换,以选项A为例,96 nm=96×1 nm=96×10-3 μm =0.096 μm,显然选项A换算中第二步漏掉“目标单位 μm”;选项C中,正确的换算过程是96 cm=96× m=0.96 m;选项D未能把“原单位nm”和“目标单位m”进行等量代换,正确的换算过程是 96 nm=96×10-9 m=9.6×10-8 m.
B
例2 (福建漳州中考)如图1-2-2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_____(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
解析:乙图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时没有将物体的左端与“0”刻线对齐,而是与刻度尺的最左端对齐,故乙测法错误;甲图中两条相邻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长度是6.05 cm-4.00 cm=2.05 cm.
图1-2-2

2.05 cm
例3 下列对误差和错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只要我们认真测量,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减小,不可能避免
解析: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是错误,故A错误;测量中应该尽量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B、C错误,D正确.
D
测量长度时记录错误
例5 如图1-2-4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
图1-2-4
解析:由题图知,在每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 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物体的起始端在6.00 cm处,末端在9.80 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L=9.80 cm-6.00 cm=3.80 cm.
3.80 cm
求平均值出错
例6 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25.1 mm、25.2 mm、25.1 mm、27.2 mm、25.3 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可知,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mm.
解析:27.2 mm与其他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则物体的长度L =
≈25.2 mm.
25.2
三、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1.电流通过具有电阻的导体一定要产生热量,我们可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作电热器。
2.电流的热效应也会使有些电器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有时甚至还会形成火灾。
点击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