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浪漫七夕节
鹊
桥
仙
秦 观
1.了解秦观、写作背景和七夕的相关知识,传承传统文化。
2.品味该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其形象性,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目标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此词用情深挚,立意高远,语言优美,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千古佳句。
诗词解说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受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屈原宋玉)。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作受苏轼影响,内容多写男女爱情,亦有伤感身世之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
作者简介
知 人 论 世
创作背景
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七夕。绍圣三年(1096)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关于长沙义倡,洪迈《夷坚志补》卷二有较详细的叙述:“义倡者,长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讴,尤喜秦少游乐府,得一篇,辄手笔口咏不置”,秦观南迁,取道长沙,访潭土风俗,邂逅了这位艺妓。秦观观其姿容既美,出语真诚,遂亮明身份,艺妓又惊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乐府。秦观与她缱绻数日,临别之际,艺妓表达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观答应她,将来北归重逢,便是于飞之日。一别数年,秦观竟死于广西的藤县。艺妓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
概括上下片内容,并找出意象。
上片:鹊桥相会
下片:鹊桥惜别
意象
纤云、飞星、银汉、金风、玉露
问题探究,自主学习
运用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纤云弄巧”表现织女织锦之精巧。
“飞星传恨”,“传”,拟人,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们也被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为他们相逢时那种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渲染了气氛 。
赏析“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品读诗句
这两句展示了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点明,练达而凄美。
借牛郎和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情。
“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郎织女女相距之遥远,突出了相思之苦。
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使牛郎织女的感情更显深沉。
“暗度”点明渡河时间、情景,与题意“七夕”相对,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千里迢迢来相会。
银汉迢迢暗度
此句写牛郎和织女渡河赴会,何其艰难;相见不易,更显爱情忠贞。
③词人还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将牛郎织女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对高尚纯洁爱情的赞美
找出上阕议论性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①金风”“玉露”点明时间和季节,“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 “金风玉露”描写了七夕相会的场景。
②词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一”这圣洁永恒的灵魂之爱,和“无数”凡俗之爱对比,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虽然难以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突出变换多姿,心灵手巧
圣洁之至,
恩爱之极
化景物为情思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指相思之苦、离别之恨
突出了相见之难
小结上阕
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
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非“胜却无数”的吗 这就是短暂与永恒的证法。
至此,词的主旨已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的这两句名句揭示了爱的真谛。
赏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品读诗句
柔情似水:运用比喻的修辞,侧重写情态,将两人之间的柔情蜜意比作潺潺的流水,写出了其爱情的纯洁缠绵。且“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
佳期如梦:运用比喻的修辞,侧重写心态,将两人见面的短暂时光比作梦,写出了佳期幽会的短暂与美好。这不舍得恋恋之情,将二人得浓情蜜意渲染到了极致。
坚贞不渝
地久天长
永恒的爱
虽形影不离
但终有生离死别之日
有尽期的爱
胜却无数
明人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找出下阕议论性的语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词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体现出了词人旷达的情怀,纯真的理想。
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
化无形为有形
以虚拟实,亦真亦幻,情长梦短
千般不舍,万般凄楚
真情长存,不在朝暮真爱永恒,天涯比邻
化短暂为永恒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结下阕
本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写依依惜别的难舍,使哀乐交织,熔抒情议论于一炉。表达了作者对朝欢暮乐庸俗生活的否定,对天长地久忠贞爱情的歌颂,寄寓了自己真挚纯洁、坚贞美好的爱情观。
课堂小结
一对苦苦等待的爱人,让我们感受了爱的唯美、情的永恒。
一场朝暮期盼的相聚,也让我们品茗了爱的坚贞、人生的真谛。
而一段荡气回肠的传说,更让我们涵咏了中国文化的绵延悠长。
关于爱情,舒婷在她的诗歌《神女峰》中提到了另一种与此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她是这样说的:“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对比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学们更赞赏哪一种观点呢?
思考探讨
两者提倡的都是一种纯洁的爱,这样的爱情都是美好的,无所谓对错。
舒婷诗倡导的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爱,敢于冲破世俗枷锁的爱。这是一种感性之爱,充满激情,但是缺乏理性。
秦观词倡导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之爱。此爱圣洁无比,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爱:因为深爱,所以选择坚守;因为坚守,所以爱得深刻。
关于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广告词)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欢笑。
(网络语)
素材积累
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读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成才的希望在这里播下种子,一生的事业在这里打下基础,生命的历程在这里开始飞跃。
伟大文学家鲁迅说“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自己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2、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