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第1课时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 )
A.叶片黄白色,酒精绿色 B.叶片黄白色,酒精无色
C.叶片绿色,酒精绿色 D.叶片绿色,酒精无色
3.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
A.合成淀粉 B.将淀粉运走或耗尽 C.产生二氧化碳 D.产生氧气
4.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溶解叶绿素的是( )
A. B. C. D.
5.“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用黑纸片对叶片进行部分遮盖所控制的变量是( )
A.淀粉 B.温度 C.光 D.二氧化碳
6.关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盆栽天竺葵置于暗处2~3天
B.用不透光纸将一健壮叶片的一部分上下遮盖
C.去除不透光纸片,并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
D.叶片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7.将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后,选择一片绿叶剪断其主叶脉(如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结果发现B区制造淀粉量较少,原因是B区叶片中缺少( )
A.叶绿素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8.请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回答。
(1)把天竺葵放到_______处一昼夜后,如图①处理,经过几小时,去掉叶片上遮光纸片。图②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2)图③所示,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成_______色。
(3)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①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本身,同时也为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故选B。
2.答案:A
解析: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使酒精变成绿色。
3.答案:B
解析: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或消耗尽。
4.答案:D
解析:叶绿素易溶于酒精,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脱色一步要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原因是酒精燃点低,易燃,直接加热酒精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隔水加热。
5.答案:C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此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选:C。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6.答案:C
解析:实验前应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2~3天,目的是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是叶片在实验前储存,A正确;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上下遮盖后移到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照光部位和不照光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能在光下制造,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直接加热。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错误;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去掉碘液颜色的干扰,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使实验现象明显,D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叶脉中存在着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剪断主叶脉,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就不能运输到叶片,叶片会因为缺少水分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8.答案:(1)黑暗
(2)蓝
(3)光
解析:(1)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后,如图①处理,经过几小时,去掉叶片上遮光制片。图②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2)图③所示,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3)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表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遮光部分变蓝色,表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3.6.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第2课时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阳光、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水
C.氧气和有机物 D.氧气和水
2.科学家发现用汽水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主要原因是汽水能( )
A.促进叶片进行气体交换 B.加强光合作用
C.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 D.加强呼吸作用
3.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30分钟后,会看到金鱼藻上冒出许多气泡,当气体充满试管一半时,从水中取出,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插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 )
A.氧气 B.淀粉 C.二氧化碳 D.氮气
4.小明买金鱼时,老板送了一些新鲜的水草,让他放到鱼缸里,主要目的是( )
A.装饰鱼缸 B.清洁鱼的排泄物
C.增加水中的氧气 D.降低水的温度
5.晴朗的白天,原先沉在水底的藻类植物水绵成团漂浮在水面,这是因为( )
A.光合作用旺盛,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使水绵成团上浮
B.光合作用旺盛,释放的氧气多,使水绵成团上浮
C.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使水绵成团上浮
D.呼吸作用加强,消耗的有机物多,使水绵成团上浮
6.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7.在以下几项中,能正确描述光合作用过程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B.二氧化碳+氧有机物+水
C.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水 D.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水
8.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氢氧化钾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透明钟罩中的氢氧化钾溶液应换成_________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主要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__________作用。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还有__________,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__________运输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为氧气和有机物。
2.答案:B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越多,所以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汽水能够放出二氧化碳,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3.答案:A
解析: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颈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可以看到木条复燃,因氧气具有助燃的特点,所以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A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金鱼的生活需要不断的从水中获得氧气,鱼缸中的水草在光照条件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满足了金鱼呼吸的需要,因此鱼缸中放入水草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防止鱼因缺氧而死亡。
故选:C。
5.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6.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A符合题意。化石燃料的燃烧属于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B不符合题意,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属于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C不符合题意。生物的呼吸作用属于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D不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故选:A。
8.答案:(1)等量的清水
(2)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呼吸
(3)酒精
(4)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5)水;导管
解析:(1)该实验方案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该实验是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所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由于氢氧化钾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组的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则对照组的装置中应有二氧化碳,故增设的对照组的实验装置应和图中装置一致,但对照组透明钟罩中的氢氧化钾溶液应换成等量的清水。
(2)实验前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主要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呼吸作用。
(3)为了便于观察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应该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所以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是酒精。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钾溶液吸收了,光合作用缺少原料不能进行,不能产生淀粉,所以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蓝。
(5)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有机物+氧气,所以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水,水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