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大气受热过程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大气受热过程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6 14:3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
1.6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部)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大气受热过程及应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通常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观察这一自然现象,并思考其形成原因。
大气散射
大气中所含的水汽越多,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朝霞、晚霞与天气有一定关系,如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观察这一自然现象,验证该谚语预报天气的可靠性,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水蒸气遇冷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吸收作用
2.大气反射作用
3.大气散射作用
(1)有选择性
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①O3(平流层)吸收紫外线
②CO2、H2O(对流层)吸收红外线
③对可见光吸收少
参与的大气成分:
特点:
云层、尘埃
无选择性
(所有波长都能被反射)
蓝紫光
红橙光
(波长较短)
(波长较长)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蓝色光最易被散射--蓝紫光(波长短)
蔚蓝的天空
乌云密布
交通信号灯
多云天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低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低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大,光热集中,单位面积地面获热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四川盆地太阳能缺乏的原因
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海拔高,空气稀,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少(云量少) 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四川盆地太阳能缺乏:盆地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云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日照时间短强度弱。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东南丘陵
东北平原
新疆山区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总结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其他因素:
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
比热容
气象+地势高低
下面两幅图片中的西藏美女和成都美女都这么年轻,皮肤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西藏高原红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地表蒸发少,空气稀薄,日光紫外线强烈,云层稀少,昼夜温差大
四川盆地,阴雨较多,云层较厚,辐射较弱。
成都肤白貌美
地势高低
3.其他因素:
地面吸收
地面反射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的差异较大。
地面反射率高,代表着地面吸收少。
2.下垫面因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说出图中的各环节的过程
总结
大气上界
地 面








大气吸收 、 反射、散射
地面增温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地面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削弱作用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宇宙空间
保温效应
直接
热源
直接
热源
大气受热过程总结
CO2增多,说出图中的各环节的变化
雾霾天气,说出图中的各环节的变化
多云天气呢?
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C,夜晚则降到-183°C。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请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原理
①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
③大气逆辐射将热量归还给地面,补偿地面热量损失
例:用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解释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玻璃温室会有保温效应?
③温室阻隔内外大气的热量交换
①玻璃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地面温度增高;
②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使温度升高。
玻璃温室充分利用___,改善___,保持水分
光照
热量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较低,容易出现霜冻。
3、初冬季节,农民常采用烟熏的方法来防止农作物冻害,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采用烟熏的方法,相当于增加大气的云量,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少冻害。
4.请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现象
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至清晨近地面气温达到最低,故有“早穿皮袄”的现象。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