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春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 会读、会写,能理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和词,重点理解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 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3. 能够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目前正值金秋时节,丰收在望。丰收的种子播种于春天。春天是什么样子?谁能用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来吟诵春天呢?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9、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8年3月到昆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主任。1948年8月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初读课文
(1)听朗读,想想作者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2)谈谈阅读这篇文章的直接感受。
(1)第 2 段描写了春水,第 3段描写了春草,第 4 段描写了春花,第 5 段描写了春风,第 6 段描写了春雨。
(2)语言生动、优美,用一个字概括“美”。
在朱自清笔下,春天是……的,你看……
示例:在朱自清笔下,春天是明亮鲜艳的。你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在朱自清笔下,春天是自由欢快的。你看,“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在朱自清笔下,春天是轻柔温暖的。你看,“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在朱自清笔下,春天是香甜怡人的。你看,“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在朱自清笔下,春天是清脆悦耳的。你听,“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你从这三个句子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觉得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概括文中描绘的春天的特点?你有没有更好的比喻句来概括这些特点?
春草图
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描写春天的小草 从文中找出关键字。
质感:“嫩嫩的”
颜色:“绿绿的”
生命力:“钻”
分布:“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显示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春花图
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 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由花到果实,是联想。
“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全是短句,读起来节奏轻快,带有欣喜之情。“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眨呀眨的”没有直接写风,但却能够让人明显感到一股习习的春风,把春花的描写引到了下一段春风的描写。
春风图
春花和春草,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春风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会如何写呢 作者又是如何去写呢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春风 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让人感受到春风的神韵,美妙动人。
春雨图
1、讲完了春草、春花、春风,那么春天的雨又是怎样的 大家从文中找出描写春雨特点的句子。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密、轻盈)
2、作者不仅写了雨的形态,也写出了雨中的景色,有哪些
雨中屋 雨中树 雨中草 雨中人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对称的语句,主要是描写树叶和草的色彩。“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诉诸视觉,写得很细致,追求准确传神。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房屋与雨天黄昏的环境相配,显得很有诗意。用“静默着”来形容房屋,仿佛房屋有生命,有灵性。
迎春图
前面的段落重点写景,第7自然段重点写人,而且只有寥寥几笔。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天上地下
城里乡下
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
心情:“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景有人,勾勒出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颂春
1、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别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娃娃--新(生机勃勃)
小姑娘--美(千姿百态)
青年--力(充满活力)
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这里强调的是春天的成长过程,由娃娃、姑娘到青年,抒发了作者强烈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比较阅读
比读:运用整合同类信息法,我们感受到朱自清笔下春天的特点和作者融汇在景物中的情感,接下来,我们继续整合同类信息,阅读迟子建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和丁立梅的《醉春风》,勾画能体现春天特征的语句,想一想,他们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与课文中的春天一样吗?
在迟子建/丁立梅眼中,春天是……的
迟子建笔下的春天与朱自清的《春》完全不同。
在迟子建眼中,春天是寒冷的,是慢慢来到的,是艰难而坚强的,是顽强拼争的;
在迟子建眼中,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霜花一点一点化开(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积雪一点一点化开(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了;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
丁立梅笔下的春天与朱自清的《春》有相似之处。
在丁立梅眼中,春天是五色斑斓的,是花团锦簇的,是让人陶醉使人沉醉的。(语句略)与课文的春花图、春风图比较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