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一生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你们知道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首诗是什么诗吗?
示儿
陆游(南宋)
示:把事情摆出来 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
陆游,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85岁临终之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85岁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儿女的临终嘱咐。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颂诗句,背诗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陆 游
本来就知道
只。
祖国统一
对祖先的祭祀。
你的父亲。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给儿子们看
元知:
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
这句的意思是:
死去元知万事空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
这里相当于"只"
九州:
中国的代称
同:
统一
九州同:
指全中国统一
这句的意思是:
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
指南宋军队
定:
平定、收复
中原:
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这句的意思是:
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
祭祀祖宗
无:
同"勿",不要
乃翁:
你的父亲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这句的意思是:
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悟诗情: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写一写
“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还是希望有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下,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段对话:
陆游:
儿子:
陆游:
儿子:
合作学习
1.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拓展延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诗意:
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金兵占领地区的百姓在敌人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他们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拓展总结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
相同点:
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