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桂花雨 课时 一课时
执教 日期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琦君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反映出纯真的童趣和淳朴的情感。全文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乡情。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情感已有所感受,尽管粗浅。让他们在读中尽量表达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把自己的一些感受有意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略读课文老师要放手的原因及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六、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角度)
教学环节 目标及内容(知识、能力) 教学策略(情境、模式、方法等。注意学生学习方式设计) 评价与落实(量表、作业、表现性评价内容等) 时间分配
一、读诗激趣,猜题导入 激趣导入,引起关注。 1、猜一猜。(课件出示)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提问:这首诗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知道是什么故事吗?这首诗中还藏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题目呢?你能找出来吗?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板书:桂花雨)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琦君,一起走进她童年的桂花雨。了解作者。(课件出示) 学生读诗、猜题 3-5分钟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自学提示。 1、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 2、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学生归纳自学要求。 2分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目标2、3) 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一)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二)细读探究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10分钟
四、分享交流,走进文本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写话练习把情感推向高潮。(目标2、3)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感情朗读。 20分钟
拓展阅读,总结升华。 补充作者的一段直抒胸臆的思乡语段,在浓浓的思乡情中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介绍琦君的《烟愁》(出示《烟愁》片段)推荐琦君其它的散文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的看法。总结。师:山是故乡美,水是故乡甜,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日是故乡暖,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淡淡的一句话,是作者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深深回味,这缤纷洒落的桂花雨,如甘露滋润了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童年难忘,乡情难忘,愿这场桂花雨也能永远洒落在每个同学的心间。 配乐朗读自由交流。 5分钟
作业布置: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抄写并背诵下来。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