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6 14:53:1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定远开学考)《清稗类钞 冯婉贞》记载:“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该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英法联军自海入侵”结合所学知识,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符合题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和法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和英法联军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与题干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这次侵略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2021八上·海口月考)沙俄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
A.中俄《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改订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俄《瑷珲条约》是沙俄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2021八上·台安月考)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中,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C.《天津条约》,不符合题意;
D.《瑷珲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近代签订的条约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4.(2020八上·乐山期末)天津在哪一条约中增开为通商口岸(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瑷珲条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60年,英法与清政府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天津为商埠,故选项C项符合题意;
D.《天津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近代签订的条约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不要弄混淆了。
5.(2021八上·朝阳期末)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人物身上不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
A.林则徐 B.琦善 C.关天培 D.陈化成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中,琦善在英军的船坚炮利威胁下下令撤退炮台守军并派人向英军求和,与义律私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穿鼻草约》割让香港,赔款600万。本题选择不具备爱国主义特征的历史人物,因此 B 正确;
A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坚定不屈的决心,明显的爱国主义,排除 A ;
C .关天培和陈化成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排除 C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人物。
6.(2021八上·牡丹期中)“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所以使圆明园惨遭摧毁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火烧圆明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7.(2021八上·双峰期中)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沙俄 D.法国
【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C符合题意;
美国、英国、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期间并未大面积侵占我国领土,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一系列条约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可作答。
8.(2022八下·泾阳月考)在香港九龙地区有一条分界线“界限街”,始于1860年,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界限街”的由来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据题干关键信息“1860年,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界限街”可知,B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 签订于1842年,《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 《虎门条约》 是1843年,故 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的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了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的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的冲击。
9.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抢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沙俄
【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A.英国,不符合题意;
B.法国,不符合题意;
C.日本,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近代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的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2021八上·中山期中)“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中对英法联军暴行的谴责和对宫殿的描述可知,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 项正确;
鸦片战争只有英国,排除 A 项;
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是日本,排除 C 项;
八国联军侵华中不仅仅有英法,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11.(2021八上·梁山期中)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你认为这件事最早应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以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据 “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 可知,这件事最在应发生在《天津条约》签订以后。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除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岸外,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为通商口岸;长江汉口段以下至海沿岸,除增开镇江一口岸外,再选择不超过三处地方开放;许英商船驶入长江至长江沿岸各口岸经商,英国兵船亦得进入各通商口岸。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12.(2021八上·长春月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条约,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该条约是(  )
A.《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A 、1858年,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故 A 选项正确;
B 、《望厦条约》是1844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也没有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内容,故 B 选项错误;
C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条约中并没有关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内容,故 C 选项错误;
D 、《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战败后,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含了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关税协定的内容。《南京条约》并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并没有关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内容,故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13.(2021八上·顺德月考)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该学者(  )
A.掩饰了列强侵略的本质 B.认为战争爆发有偶然性
C.旨在批评清政府的顽固 D.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反映该学者美化战争,掩饰列强侵略的本质, A 符合题意;
B 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
C 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D 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2021八上·梁河月考)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清政府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由“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结合所学,《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知,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天津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2021八上·江城期中)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获得更多的赔款
D.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为此他们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不符合题意;
C.获得更多的赔款,不符合题意;
D. 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6.(2021八上·铁西期中)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法国
【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在中国东北,西北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列强中抢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021八下·无为开学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我国获利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美国
【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侵占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符合“获利最多”的描述,故选C;
英国和法国虽然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国,但相比俄国所获的利益还是少了一点,就连马克思都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都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故排除AB;
美国当时正在打南北战争,无暇派兵掠夺中国资源,最后获取的利益也相对较少一些,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主凶和帮凶、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概况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2022九下·连城月考)如下图所示圆明园的变化是由于(  )
A.农民战争的荡涤 B.无情岁月的洗礼
C.英法联军的焚烧 D.甲午战争的摧毁
【答案】C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 农民战争的荡涤 ,不符合题意;
B. 无情岁月的洗礼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圆明园变成了废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进入圆明园,先是抢劫,之后火烧圆明园,使得圆明园变成了废墟,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甲午战争的摧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图片,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9.(2021八上·盐城月考)近代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
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天津开办了工厂
约翰:1858年我们的商船可以进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
奥托: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A.怀特 B.詹姆斯 C.约翰 D.奥托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正确,通过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排除A;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错误,通过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香港已被英国人割占,詹姆斯不应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B符合题意;
约翰: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排除C;
奥托: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符合事实,排除D;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以四位英国人的日记为背景,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相关知识, 识记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相关史实。
20.(2020八上·拜泉期末)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  )
A.允许外国进驻北京
B.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设天津为通商口岸
D.设广州、上海等城市为通商口岸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 、北京的地理位置在北方不在题干中所说的长江中下游,而且公使进驻北京不能直接体现侵略势力的深入,所以选项A错误;
选项B、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开放了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而汉口与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 B 正确;
选项C、天津是长江以北的城市,不符合材料中的"长江中下游",故 选项C错误;
选项D、广州和上海的位置就在东南沿海地区,所以体现不出西方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八上·烟台期中)阅读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图二 被焚毁的皇家园林
(1)图一中所示,这是哪个国家通过哪次战争前后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在这场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多少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其中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达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看图说明是图示的哪个 (写出字母代号)
(3)读图(二)这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被焚毁于一场战争中,请说出园林名称 他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发动这场战争的主凶是谁 这场战争中中国又失去了香港的哪个部分
(4)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沙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150多万平方千米。C
(3)圆明园;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九龙司地方一区
(4)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本题考查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其中《瑷珲条约》割走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图中C处)。是沙俄一次性割走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3)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是英法,帮凶为美俄;目的是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图二正是圆明园遗址;1860年,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因此这场战争中中国又失去了九龙司地方一区。
(4)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故答案为:(1)沙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150多万平方千米。C。
(3)圆明园;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九龙司地方一区。
(4)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悉课本插图,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2021八上·昌黎期中)材料一:下图是在海外漂泊16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6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战争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
(2)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3)列强在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火烧圆明园等。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依据题干关键词“圆明园”可知,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依据所学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获取的利益--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西方列强的侵略暴行能够一再得逞再次向我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应当认真学习, 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故答案为:(1)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火烧圆明园。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 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3.(2021八上·临清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
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 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马克思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美国.
(3)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 (1) 根据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 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 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抢劫。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美国。根据所学知识,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根据材料三“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和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故答案为: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美国
(3)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这次侵略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4.(2021八上·梁河月考)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区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度增加。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侵华战争的名称。
(3)请分别指出这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我国进一步部分丧失国家主权,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本题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 据材料一可知,这是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根据材料二可知,这是出自1860年《北京条约》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可知,这是出自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
(2) 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到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我国,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 鸦片战争之前,我国是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我国进一步部分丧失国家主权,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 本题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2)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我国进一步部分丧失国家主权,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本题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5.(2021八上·海口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描绘鸦片战争的两本书籍,《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
材料二 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材料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答案】(1)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近代化。
(4)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英国、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堕落的帝国”坠落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闭关锁国或清朝腐朽统治。
(2)根据材料二“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灭绝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军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并结合所学知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材料三中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理解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近代化(探索)。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故答案为:
(1) 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 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近代化。
(4)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点评】 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分别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等知识,明确我国完成近代化使命的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定远开学考)《清稗类钞 冯婉贞》记载:“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该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2.(2021八上·海口月考)沙俄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
A.中俄《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改订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3.(2021八上·台安月考)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中,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4.(2020八上·乐山期末)天津在哪一条约中增开为通商口岸(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5.(2021八上·朝阳期末)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人物身上不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
A.林则徐 B.琦善 C.关天培 D.陈化成
6.(2021八上·牡丹期中)“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21八上·双峰期中)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沙俄 D.法国
8.(2022八下·泾阳月考)在香港九龙地区有一条分界线“界限街”,始于1860年,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界限街”的由来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天津条约》
9.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抢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沙俄
10.(2021八上·中山期中)“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2021八上·梁山期中)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你认为这件事最早应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以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2.(2021八上·长春月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条约,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该条约是(  )
A.《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13.(2021八上·顺德月考)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该学者(  )
A.掩饰了列强侵略的本质 B.认为战争爆发有偶然性
C.旨在批评清政府的顽固 D.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14.(2021八上·梁河月考)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清政府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5.(2021八上·江城期中)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获得更多的赔款
D.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16.(2021八上·铁西期中)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法国
17.(2021八下·无为开学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我国获利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美国
18.(2022九下·连城月考)如下图所示圆明园的变化是由于(  )
A.农民战争的荡涤 B.无情岁月的洗礼
C.英法联军的焚烧 D.甲午战争的摧毁
19.(2021八上·盐城月考)近代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
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天津开办了工厂
约翰:1858年我们的商船可以进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
奥托: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A.怀特 B.詹姆斯 C.约翰 D.奥托
20.(2020八上·拜泉期末)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  )
A.允许外国进驻北京
B.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设天津为通商口岸
D.设广州、上海等城市为通商口岸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八上·烟台期中)阅读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图二 被焚毁的皇家园林
(1)图一中所示,这是哪个国家通过哪次战争前后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在这场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多少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其中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达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看图说明是图示的哪个 (写出字母代号)
(3)读图(二)这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被焚毁于一场战争中,请说出园林名称 他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发动这场战争的主凶是谁 这场战争中中国又失去了香港的哪个部分
(4)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
22.(2021八上·昌黎期中)材料一:下图是在海外漂泊16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6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战争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
(2)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3)列强在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3.(2021八上·临清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
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 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马克思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24.(2021八上·梁河月考)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区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度增加。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侵华战争的名称。
(3)请分别指出这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5.(2021八上·海口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描绘鸦片战争的两本书籍,《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
材料二 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材料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英法联军自海入侵”结合所学知识,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符合题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和法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和英法联军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与题干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这次侵略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俄《瑷珲条约》是沙俄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C.《天津条约》,不符合题意;
D.《瑷珲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近代签订的条约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瑷珲条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60年,英法与清政府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天津为商埠,故选项C项符合题意;
D.《天津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近代签订的条约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不要弄混淆了。
5.【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中,琦善在英军的船坚炮利威胁下下令撤退炮台守军并派人向英军求和,与义律私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穿鼻草约》割让香港,赔款600万。本题选择不具备爱国主义特征的历史人物,因此 B 正确;
A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坚定不屈的决心,明显的爱国主义,排除 A ;
C .关天培和陈化成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排除 C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人物。
6.【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所以使圆明园惨遭摧毁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火烧圆明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7.【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C符合题意;
美国、英国、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期间并未大面积侵占我国领土,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一系列条约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可作答。
8.【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据题干关键信息“1860年,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界限街”可知,B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 签订于1842年,《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 《虎门条约》 是1843年,故 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的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了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的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的冲击。
9.【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A.英国,不符合题意;
B.法国,不符合题意;
C.日本,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近代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的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中对英法联军暴行的谴责和对宫殿的描述可知,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 项正确;
鸦片战争只有英国,排除 A 项;
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是日本,排除 C 项;
八国联军侵华中不仅仅有英法,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据 “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 可知,这件事最在应发生在《天津条约》签订以后。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除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岸外,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为通商口岸;长江汉口段以下至海沿岸,除增开镇江一口岸外,再选择不超过三处地方开放;许英商船驶入长江至长江沿岸各口岸经商,英国兵船亦得进入各通商口岸。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A 、1858年,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故 A 选项正确;
B 、《望厦条约》是1844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也没有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内容,故 B 选项错误;
C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条约中并没有关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内容,故 C 选项错误;
D 、《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战败后,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含了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关税协定的内容。《南京条约》并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并没有关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内容,故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13.【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反映该学者美化战争,掩饰列强侵略的本质, A 符合题意;
B 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
C 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D 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由“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结合所学,《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知,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天津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为此他们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不符合题意;
C.获得更多的赔款,不符合题意;
D. 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6.【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在中国东北,西北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列强中抢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侵占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符合“获利最多”的描述,故选C;
英国和法国虽然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国,但相比俄国所获的利益还是少了一点,就连马克思都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都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故排除AB;
美国当时正在打南北战争,无暇派兵掠夺中国资源,最后获取的利益也相对较少一些,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主凶和帮凶、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概况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C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 农民战争的荡涤 ,不符合题意;
B. 无情岁月的洗礼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圆明园变成了废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进入圆明园,先是抢劫,之后火烧圆明园,使得圆明园变成了废墟,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甲午战争的摧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图片,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9.【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正确,通过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排除A;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错误,通过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香港已被英国人割占,詹姆斯不应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B符合题意;
约翰: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排除C;
奥托: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符合事实,排除D;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以四位英国人的日记为背景,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相关知识, 识记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 、北京的地理位置在北方不在题干中所说的长江中下游,而且公使进驻北京不能直接体现侵略势力的深入,所以选项A错误;
选项B、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开放了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而汉口与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 B 正确;
选项C、天津是长江以北的城市,不符合材料中的"长江中下游",故 选项C错误;
选项D、广州和上海的位置就在东南沿海地区,所以体现不出西方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21.【答案】(1)沙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150多万平方千米。C
(3)圆明园;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九龙司地方一区
(4)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本题考查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其中《瑷珲条约》割走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图中C处)。是沙俄一次性割走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3)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是英法,帮凶为美俄;目的是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图二正是圆明园遗址;1860年,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因此这场战争中中国又失去了九龙司地方一区。
(4)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故答案为:(1)沙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150多万平方千米。C。
(3)圆明园;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九龙司地方一区。
(4)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悉课本插图,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火烧圆明园等。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依据题干关键词“圆明园”可知,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依据所学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获取的利益--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西方列强的侵略暴行能够一再得逞再次向我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应当认真学习, 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故答案为:(1)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火烧圆明园。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 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3.【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美国.
(3)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 (1) 根据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 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 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抢劫。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美国。根据所学知识,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根据材料三“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和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故答案为: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美国
(3)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这次侵略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4.【答案】(1)《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我国进一步部分丧失国家主权,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本题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 据材料一可知,这是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根据材料二可知,这是出自1860年《北京条约》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可知,这是出自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
(2) 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到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我国,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 鸦片战争之前,我国是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我国进一步部分丧失国家主权,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 本题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2)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签订,我国进一步部分丧失国家主权,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本题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5.【答案】(1)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近代化。
(4)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英国、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堕落的帝国”坠落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闭关锁国或清朝腐朽统治。
(2)根据材料二“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灭绝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军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并结合所学知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材料三中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理解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近代化(探索)。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故答案为:
(1) 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 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近代化。
(4)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点评】 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分别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等知识,明确我国完成近代化使命的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