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教材来源:六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
主 题:古风新韵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规定
(1)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音乐表现要素: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奏的不同,体验四拍子的律动感。
音乐情绪与情感: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2)领域二:表现
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3)领域三:创造
即兴编创: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4)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社会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是一首流行歌曲,由台湾著名作曲人梁弘志为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谱曲,邓丽君演唱,也是邓丽君经典名曲之一,后经很多人翻唱。歌曲采用4/4拍,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词的上阕,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句旋律优美舒缓,在低中音区低吟,节奏舒缓平稳,反映了词者对月,问天的惆怅之感;第三四乐句重复了第一二乐句。第二部分是词的下阕,也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 二句节奏转以紧密,旋律急转,表达了词者以超然达观的心态面对不得意的现实。第三四句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似是词者又回到了现实之中,寄托了词者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应该说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素养,六年级孩子因为小升初学习压力大但完全不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反而更热爱音乐、更渴望音乐。所以针对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设计一些简单易学,学生们容易接受、理解和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和感染他们,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也会让他们自己创造一些简单的节奏与拍打方法。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说出歌曲的情绪和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准确说出“古风新韵”的含义。
3.能跟着音乐模唱出歌曲的部分旋律。
4.能根据4拍的强弱规律,创编出新的拍打方式。
【学习重点】
能准确说出歌曲的情绪和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学习难点】
能根据4拍的强弱规律,创编出新的拍打方式。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聆听、吟诵歌词,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评价任务二:通过学生发言、老师总结。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评价任务三:通过聆听音乐、跟琴模唱、跟音乐模唱。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评价任务四:通过分组编创、分组展示。检测目标四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环节一 情境导入 1.学生汇报自己对中秋节的了解。中秋节表达了什么含义?中秋节是怎么度过的? 2.古人和我们一样也希望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我们听一首歌曲感受一下。
环节二 初听感悟 1.听乐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与情绪。 2.学生先说出自己听到的歌词,再出示歌词。 3.找学生解释一下本歌词的意义。 4.你听过这首古诗词吗?在哪里听过,说一说分享给大家。 5.让学生总结对这首歌曲的感受,教师做总结。 (完成目标一)
环节三 组织学习 1.这首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2.学生发言,老师做总结。 3.简介诗人苏轼。 4.同学们说一说“古风新韵”的含义,以及你所知道的“古风新韵”的歌曲有哪些? (完成目标二) 5.学生分组进行吟诵,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第一组吟诵第一部分,第二组吟诵第二部分。 (完成目标一) 6.分段聆听,师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出现的乐器。 7.引导学生发现乐句的划分。 8.听一听乐曲出现了哪些不同的乐器? 9.倾听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是怎样的?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察乐谱,学生总结。 10.有感情的模唱本曲,跟着音乐一起来模唱,体会旋律所带来的优美体验。 (完成目标三)
环节四 趣味创编 1.提问:乐曲是几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跟随歌曲打拍子。 3.分小组进行打拍,以巩固4拍的打法和节拍特点。 4.学生发挥创造力,创造出不同的四拍打法;老师讲出具体的编创重点:围绕强弱规律进行编创。 (完成目标四)
环节五 课堂小结 结束语:《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是著名的歌唱家邓丽君演唱的,后来也有很多明星翻唱。她演唱的很多古词新韵的歌曲,如《月满西楼》、《人约黄昏后》等,她对古风新韵这种题材的音乐提倡与推行功不可没。包括我们现在听的《知否》也是古风新韵。
环节六 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两首“古风新韵”歌曲,分享给身边的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欣赏课,很多学生听过这首歌曲,有的同学对这首歌的歌词也会背诵,但是对旋律的情绪和歌词的含义掌握不是很好,需要在课堂中进行讲解,整节课下来学生能跟音乐哼唱这首歌的主题旋律,对演唱者邓丽君也有的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关注生活中“古风新韵”题材的歌曲,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这一单元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古风新韵”歌曲分享给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