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模块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模块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8 11:4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模块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0·河北邯郸期末改编)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
B.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不能用样方法,应采用标记重捕法
C.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结果越接近实际值
2.(2021·江苏南京质检)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现出“S”形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A.种群的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D.同一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
3.(2021·山东菏泽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说明建设生态工程时应遵循的原理是(  )
A.整体原理 B.协调原理
C.循环原理 D.自生原理
4.(2021·河北百校联盟)如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可依次表示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能完全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D.种群数量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5.(2021·河北九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
B.草原中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树林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6.(2021·合肥市质检)下列有关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中的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森林中的动物一般随植物呈垂直分布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森林群落
D.森林中的乔木适应环境的能力最强,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的能力最差
7.(2021·广东中山市调研)下列关于江苏省内发生的几个生态相关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美洲,经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8.(2021·中原名校联盟)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互利共生关系
C.按蚊幼虫与藻类是捕食关系
D.鱼类与按蚊幼虫是捕食关系
9.(2021·湘豫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之间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分解,其分解产物可被白蚁利用;同时鞭毛虫也能从白蚁体内获得所需的养料 ②白尾鹿遇到危险逃跑时,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告警同伴 ③菜青虫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 ④鸣禽在繁殖季节可以通过鸣叫、占区行为告警其他同种生物,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⑤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生长,最终往往会把其他树木缠死
选项 种内竞争 互利共生 寄生 种间竞争 捕食
A ④ ① - ⑤ ③
B ① ④ - ⑤ ③
C - ② ① ④⑤ ③
D ④ ② ① ⑤ ③
10.(2021·西安高新一中联考)如图甲表示森林群落,图乙表示草地群落。下列有关这两个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图甲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图甲、乙中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不同,物种丰富度也不同
D.图甲所示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1.(2021·山东日照期中)在鱼塘中混养多种鱼,可以提高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
C.甲、乙、丙、戊四种鱼的生态位不同,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去除丁可增加鱼塘中鱼的产量
12.(2021·福建三明质检)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雄虫,可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B.建立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C.建立某沿海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D.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
13.(2021·海南联考)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B.负反馈调节是红树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红树林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红树林生态系统内进行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14.(2021·安徽五校联盟二检)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地,可使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D.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D.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的速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15.(2021·湖北重点高中联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
B.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利用群落演替规律
C.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D.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其物质循环加快的过程
16.(2020·山东等级考试二模,11)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
B.Pg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C.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
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
17.(2020·北京等级模考,12)常规稻作指田间仅种植水稻,稻蟹共作指利用稻田养蟹。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可通过取食稻田害虫,减轻稻田虫害,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与常规稻作相比,从生态学角度对稻蟹共作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使水稻和河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B.使水稻和河蟹之间的能量循环流动
C.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
D.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
18.(2021·陕西五校联考)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19.(2021·河北廊坊示范性高中联考)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图所示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理模型反映了鸭子与蝗虫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为N3
C.鸭子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率大于0
D.蝗虫种群数量在b→c→d的变化是由其死亡率升高导致的
20.(2021·安徽蒙城一中联考)如图所示,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b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a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生物组分为生产者和分解者
B.流经a或b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各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b生态系统可以对a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D.人类活动对b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其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相对较弱
21.(2021·重庆一中联考)下列有关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群以“S”形曲线增长的过程中,在K/2之后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
B.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利用信息传递可对有害昆虫进行控制,例如:生物防治中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D.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22.(2021·安徽池州质量监测)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困局,许多城市启动了近城区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工程,其中值得推广的是将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改造前后,土壤生物的作用不仅仅是分解有机物加速物质循环
B.这是在人类干预下的群落演替,它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
C.改造后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人类的大量投入
D.改造后的生态公园可以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23.(2021·中原名校联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24.(2021·山西大同联考)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照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罐子”中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罐子”生态系统中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C.“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经验
25.(2021·山东济宁质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循环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B.施用有机肥能为农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途径④
D.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2020·宁夏石嘴山二模)如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湖泊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      的关系(至少答两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            ,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2)该人工湿地呈现斑块状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3)如图对湖水的净化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            进行。
(4)人工湿地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但要控制污染湖水的流入量,原因是                           。
27.(10分)(2021·湖北省名校一模)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其称为“千里松林”,但后来由于人们的伐木、垦荒,使这里退化成荒原沙丘。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代林场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这里建成了森林覆盖率高达80%的“绿色屏障”,林场建设者也因此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殊荣。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沛、森林茂密,但由于人们的伐木、垦荒等活动,曾经使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崩溃,退化成荒原沙丘,这说明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限,这一能力的基础是    。
(2)塞罕坝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从荒丘变为森林,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该演替属于    演替,这个过程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    。
(3)目前塞罕坝林场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着不同的动物类群,影响该动物类群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为        。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这一理念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具体分析塞罕坝地区对人类的贡献:                                 。
28.(10分)(2020·山东省等级考试一模,22)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可传播登革病毒,雌蚊吸血,雄蚊不吸血而吸植物汁液。某科研团队培育了携带新型共生菌的白纹伊蚊,其中的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产生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该团队在试点小岛上大量释放携带新型共生菌的雄蚊,降低了野生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该实验探索出的防治白纹伊蚊的新途径,有助于控制登革病毒的传播。
(1)研究人员释放雄蚊后连续监测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变化,以检验实验效果。该实验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从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考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担忧降低白纹伊蚊数量后,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多年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举措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其基础为    调节。
(3)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2021·重庆市调研)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作用是            ,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
(3)植物秸秆除作为畜禽的饲料外,还可以被微生物产生的    酶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进而转化成酒精作为燃料。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为            。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30.(10分)(2021·北京海淀区调研)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出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实行垃圾分类是建设“无废城市”的前提和基础。
“无废城市”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包括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丢弃的家庭生活垃圾(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干电池、荧光灯管等危险品)与厨余垃圾、环卫部门道路清扫物及部分建筑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综合利用模式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需求的不同,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另外15个城市、地区一并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1)“无废城市”建设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与垃圾堆肥的各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氧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味主要来自NH3,可利用    (填生物名称)将其转化成NO,从而去除臭味;生物燃料中的沼气、乙醇来自微生物的    呼吸。
(4)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肥料产品与处理前相比总能量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产品的肥效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5)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样方的大小可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故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A正确;样方法可用于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跳蝻等)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错误;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估算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结果可能越偏离实际值,D错误。]
2.C [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是在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等情况下形成的,A错误、C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B错误。同一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K值也会相应地改变,D错误。]
3.A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属于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4.B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可依次表示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完全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5.B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A正确;无论是草原中还是树林中,动物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C正确;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6.D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都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D错误。]
7.B [外来物种入侵会给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但外来物种并不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B错误。]
8.B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人可以被疟原虫感染而患疟疾,故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A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按蚊,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按蚊是寄生关系,B错误;按蚊幼虫以藻类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C正确;鱼类以按蚊幼虫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D正确。]
9.A [分析题中信息可知,①白蚁和鞭毛虫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它们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②白尾鹿遇到危险逃跑时,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告警同伴,属于种群内的互助行为;③菜青虫与十字花科植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④鸣禽在繁殖季节通过鸣叫、占区行为告警其他同种生物,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属于种内竞争;⑤榕树与其他树木之间呈现“你死我活”的差异性变化,属于种间竞争。]
10.B [草地群落有垂直结构,B错误。]
11.C [分析题图可知,不同种鱼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影响鱼类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及栖息环境,B正确;虽然甲、乙、丙、戊四种鱼间不存在食物上的竞争关系,但是水体溶解氧、空间资源等也是鱼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它们之间也存在竞争,C错误;由题图信息可知,丁以其他鱼类为食,因此去除丁可增加鱼塘中鱼的产量,D正确。]
12.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雄虫,可破坏害虫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进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A不符合题意;建立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进行就地保护,C符合题意;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D不符合题意。]
13.A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生态系统内进行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14.D [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A正确;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正确;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流动,D错误。]
15.C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故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A正确;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需要利用群落演替规律,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错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质循环会加快,D正确。]
16.C [Pg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自身的呼吸差值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而R代表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呼吸量,A错误;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此时Pg与R接近,不是最大值,B错误;Q为生态系统内的有机物总量,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C正确;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也会改变,只是一种相对平衡状态,D错误。]
17.B [据题干信息,河蟹能取食稻田害虫,河蟹的粪便还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而水稻可为河蟹提供栖息场所,可知稻蟹共作模式使水稻和河蟹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A正确;能量只能单向传递,不能循环流动,B错误;据题干信息,常规稻作只种植水稻,而稻蟹共作是利用稻田养蟹,与常规稻作相比,稻蟹共作模式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C正确;稻蟹共作模式中河蟹可取食稻田害虫,与常规稻作相比,稻蟹共作模式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D正确。]
18.C [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的,若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也升高且大于出生率时,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A错误;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这是因为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春节前后,大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种群密度增大,故种内竞争加剧,因此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
19.C [由题图可知,该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因此蝗虫种群的K值为N2,A、B错误;鸭子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数量是增加的,因此其增长率大于0,C正确;蝗虫种群数量在b→c→d的变化是由鸭子捕食导致的,D错误。]
20.B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a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生物组分为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b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外,还应该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输入,B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a可以产生强烈的干扰,C正确;人类活动对b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导致分解者的功能较弱,所以其对其他生态系统有很高的依赖性,需要人们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以维持其动态平衡,D正确。]
21.C [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环境阻力在K/2之前就已经出现,A错误;竹林中的凤尾竹只是一个种群,竹林中风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而是要对生态系统合理利用,D错误。]
22.C [土壤生物参与岩石的风化和原始土壤的生成,对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变,以及高等植物营养供应状况有重要作用,A正确;许多城市启动了近城区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工程,这是在人类干预下的群落演替,它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B正确;生态公园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才不至于杂草丛生,才能便于人类进行观赏和游玩等活动,C错误;改造后的生态公园可以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旅游观赏)和间接价值(调节生态系统功能),D正确。]
23.C [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 250 kJ,A正确;乙的同化量为200 kJ,丙的同化量为30 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1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
24.B [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属于生产者,果蝇属于消费者,酵母菌属于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B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正确;此次月球生物实验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经验,D正确。]
25.B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循环原理,A正确;有机肥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农作物利用的能量是光能,B错误;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可以得到更多产品,产生沼气等能源,途径④只能产生电能、热能等,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正确;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
26.(1)种间竞争、捕食、寄生 大(或高或强) 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2)水平 (3)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4)间接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解析 (1)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种间竞争、寄生、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若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捕食、种间竞争、寄生的关系,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对于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2)人工湿地呈现斑块状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人工湿地的建立加快了对湖水的净化,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人工湿地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因此要控制污染湖水的流入量。
27.(1)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2)次生 速度和方向
(3)栖息空间、食物条件 (4)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间接价值:水土保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潜在价值:人类尚未发现的价值
解析 (1)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从荒丘变成森林,其原有的土壤条件和少量生物基本保留,属于次生演替。这个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影响动物类群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及潜在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分析,塞罕坝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于人类的贡献主要为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直接价值,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间接价值,以及人类尚未发现的潜在价值。
28.(1)小岛封闭性好,迁出率和迁入率低,对该实验结果影响小
(2)自我调节 负反馈
(3)信息传递 通过模拟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降低白纹伊蚊种群的数量
解析 (1)封闭小岛可减少外来白纹伊蚊的迁入,同时阻止岛内白纹伊蚊的迁出,进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
(3)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功能;可通过模拟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进而将雄蚊大量灭杀,这样通过改变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降低白纹伊蚊种群数量。
29.(1)太阳能 分解者 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2)粪便等废物 循环 (3)纤维素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整体
解析 (1)图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物中的能量,因此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无废弃物农业”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3)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被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水解。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30.(1)整体原理、循环原理 (2)分解者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 (3)硝化细菌 无氧 (4)减少 增加 (5)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解析 (1)“无废城市”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能量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整体原理、循环原理。(2)参与垃圾堆肥的各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3)硝化细菌可利用NH3,将其转化成NO,从而去除臭味;生物燃料中的沼气、乙醇来自微生物的无氧呼吸。(4)由题干信息可知,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同时伴随能量的释放,所以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肥料产品与处理前相比总能量减少,产品的肥效增加。(5)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等。为实现“无废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