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7 10:5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列表比较几种血细胞。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素材;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情境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正如视频中所说,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个城市,那么心脏就是最大的交通枢纽,大大小小的血管就是分布在城市中的一条条马路,流动的血液就是穿梭的车流,它们不间断地把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到全身各处,又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带出体外,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全部要依靠这个强大的循环系统。那么是什么赋予了血液如此强大的功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的学习,从中寻找答案。
二、新课讲解
(一)血液的组成
【教师】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些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下面我们来探究血液的组成成分。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分几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层现象?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讨论血液的成分。
[结论] 因为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分成了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薄层白色物质。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血常规检查时的一张化验单。让同学们讨论化验单上的各个项目成分,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化验单,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分别位于哪一层?
2.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学生】小组讨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结论] 1.血液是由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部分以及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组成的。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中。
2.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类。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为“流动的组织”。
(建议使用资源:【知识解析】血液的组成部分.mp4;【活动设计】实习小医生——血常规检查.docx)
(二)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可知,血液就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血浆的成分和功能(出示:【生物世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jpg)。
[制作血浆成分模型] 组织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泡沫做血浆成分模型,体现各个不同成分的比例,然后展示做好的成果。提出思考问题:在血液的组成成分中,血浆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血浆的成分和作用。
[结论]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三)血细胞的种类、形态、功能
【教师】通过前面的血常规化验单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血细胞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下面我们通过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进一步来认识血细胞。
(播放视频:【教学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mp4。)
【教师】提出问题:
1. 视频中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2. 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结论] 1.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2.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数量多,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清楚。
(使用交互资源:【知识探究】红细胞与白细胞。 )
【学生】参与交互活动,观察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
【教师】三种血细胞不论是从形态、结构还是其功能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3页的内容以及上面的学习情况,填写下列表格。
形态、结构 功能
形态 有无细胞核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结论]
形态、结构 功能
形态 有无细胞核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盘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球形 有 保护和防御
血小板 不规则 没有 凝血和止血
三、随堂练习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流动的组织——血液》.docx。
四、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