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主题名称】
《天上的街市》
【课时数】
一课时
【教材理解】
《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编的六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或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鞭挞现实生活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的是通过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传说,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
【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孩子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多注重趣味,引导孩子学会朗诵诗歌。初一的学生,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看问题不够全面深刻,阅读停留于字词表面,因此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层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体会作者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教学难点】
理解联想和想象。
【课程资源】
多媒体 图片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诗歌导入
教师深情诵读《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歌。
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牛郎织女的故事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古往今来,善良的人们总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天上的街市》做一次天上人间的神奇之旅,去听一听作者郭沫若与星空的私语。
二、简介作者
名: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时:(1892 —1978)
地:四川乐山人
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作:诗集《女神》《星空》; 话 剧《屈原》;本课诗选自《星空》
引导学生从这五个方面来把握作者的文学常识。
三、学习目标展示
四、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音乐美。
有人说诗歌是凝固的音乐,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诵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如何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呢?老师出示朗读评价标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听老师示范朗读。
3.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一人一节,读后互相评价。
4.小组的同学为大家展示朗读。
师生总结这首诗的朗读方法:这就诗歌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而又略带一丝忧郁的,所以节奏不宜太强,语速也不宜过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5.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力求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五、我来配图,感受诗歌画面美。
诗歌如画,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灵动的图画。
小组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诗歌,边读边想四节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给每一节诗歌拟上小标题。学着用“***图”来概括每节诗歌的内容。
小组活动:结合大家做成长记录袋的经历,鼓励大家给诗歌配上适宜的图画。
句式说话:我们小组给第x节诗歌的配图是图片***,阐明理由。
教师相机给予点评引导大家从文中具体的词语和句子中,抓住画面的特点。
六、放飞思维,学习联想和想象。
1.在诗歌中,诗人真正眼睛看到的有什么景?
2.诗人想到的又有什么呢?
3.诗人是如何想到这些东西的?(ppt出示联想和想象的概念,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七、知人论世,体悟诗歌情感美。
作者用想象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天上的街市,诗人想象中的牛郎织女与我们平时所了解到的一样吗?(不一样)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出示写作背景。
在这个时期,诗人还写下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愤慨。
拓展朗读《女神 上海印象》
虽然面对黑暗现实,作者有没有就这样一味的痛苦愤怒下去呢,后来他的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
明确: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在黄海之滨,诗人放眼苍穹,心胸突然开阔敞亮,内心变得柔和而坚定。在美丽遥远的星空中,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探究:郭沫若的理想是怎样的?
诗人控诉了黑暗社会,同情了劳苦大众,流露了他向往光明、追求幸福、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真挚情感。诗人通过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唤起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斗争。
八、总结升华。
师生齐声朗诵诗歌。
【教学评价】
《天上的街市》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教学一般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诗的诵读,二是对诗的理解。这一课我同样也把这当作重点,同时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因此在课堂上我也跟学生做了一些想象和联想的认识和区别,并且结合时代背景,挖掘诗歌内涵,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本着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合作学习的探究精神,我在本堂课设计了两个小组活动,结合孩子们做成长记录袋的经验,让学习渗透生活,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不错,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在这里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四幅图片给了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舒缓的音乐给学生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也让课堂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