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探讨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样是生物,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生物,这是为什么呢?同样是人类,现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远古的人类,这又是为什么呢?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本章要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过快
【教师】想一想:有人把地球比作一艘“太空船”,人类是其中的乘客。你觉得这一比喻贴切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把地球比作“太空船”,这一比喻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茫茫宇宙中,地球确实像一艘巨型“太空船”。不过,和几乎全封闭、狭小的太空船不一样的是,地球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太阳获得能量,以维持这个星球的稳定;物质也可以在生物圈中循环往复。
【教师】坐轮船时,当你觉得客舱内空气污浊时,可以到甲板上呼吸新鲜空气;船上的垃圾可以在船靠岸后送到专门的地方处理;船上的乘客不会越来越多以至人满为患……在地球这艘“太空船”上也是如此吗?由此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地球这艘“太空船”不能靠岸卸掉垃圾;遭受污染的空气也不能通过和外界交换而更新;如果不对地球上的人口进行限制,地球这艘“太空船”上的乘客就会越来越多。
【教师】人类出现后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时增加到20亿。从20世纪中期开始至今,世界人口更是快速增加,到2005年时达到65亿,2011年已突破70亿。
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又是怎样的呢?先来分析一则材料。
[资料分析] 阅读下面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柱形图。
年代(公元) 人口数(亿) 年代(公元) 人口数(亿)
2 0.55 1949 5.42
740 0.48 1959 6.72
1393 0.60 1969 8.07
1578 0.60 1979 9.75
1764 2.00 1989 11.27
1849 4.10 1999 12.58
1928 4.70 2009 13.35
讨论:
(1)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
(3)你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结合当地人口增长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人口增长明显加快。新中国是1949年10月成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1979年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是因为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并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些措施使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并能稳定于较低水平。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根据上述的人口数量数据绘制出人口增长的柱形图。
【学生】绘制并展示的柱形图。
【教师】假设有甲、乙两对夫妇年龄相同,甲夫妇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乙夫妇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问100年以后甲乙的后代各有多少代?(甲夫妇有5代,乙夫妇有4代)
【教师】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晚育,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晚婚年龄;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等措施,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孩子。
(建议使用资源:【生物世界】计划生育)
(二)环境问题严峻
【教师】人口增多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体现在吃、穿、住、行上。其中比较严重的要数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等等。
【教师】关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相信你能说出不少。酸雨是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可以用酸碱度来表示。酸雨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下面的探究项目,可以加深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模拟探究]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材料准备:培养皿、食醋、烧杯、试剂瓶、pH试纸和比色卡、玻璃棒、注射器等。
2.实施建议:配置“酸雨”将食醋与清水混合,玻璃棒搅拌配置出pH为3和5的两种“酸雨”溶液,贴好标签。
3.选择植物种子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的生长状况。
提出问题: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制定计划:
(1)准备3个培养皿,内铺2层滤纸,加适量的自来水,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均匀地摆上30粒种子;
(2)分别标记A、B、C。培养皿A滴加清水;培养皿B滴加pH为3的溶液;培养皿C滴加pH为5的溶液。
(3)每天定时用注射器取等量不同pH的酸雨,分别滴加在B、C培养皿的种子上,A培养皿滴加等量清水。
(4)观察并做记录
组别 萌发的种子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对照组A
对照组B
对照组C
(5)计算结果:求种子的发芽率
得出结论: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建议使用资源:【教学实验】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讨论:
1.查找资料,了解酸雨含有什么成分,说一说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
2.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结论:
1.酸雨和模拟酸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水、硫酸和硝酸,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醋酸。
2.不一定。这是因为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不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跨地域、跨国界的危害。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引用,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和雕塑。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教师】讲述:和酸雨一样,其他的环境污染也会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造成危害。
1.排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
2.水中、土壤中有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还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使用资源:【生物世界】酸雨)
【知识拓展】水俣病
在1956年日本水(yǔ)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这种“怪病”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水俣病是直接由汞对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公害,迄今已在很多地方发现类似的污染中毒事件,同时还发现其他一些重金属如镉、钴、铜、锌、铬等,以及非金属砷,它们的许多化学性质都与汞相近,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防治水污染方法: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
教师讲述: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有很多,如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
[知识拓展] 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起着温室里的玻璃一样的作用。
原因: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
结果: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会逐渐上升,台风暴雨更加频繁,一些地区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三、随堂练习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doc。
四、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