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章节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章节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8 12: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2.根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生物学观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皮下脂肪较厚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菊花的紫色、白色、黄色等不同品种决定于物种多样性
D.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3.影响小麦产量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
A.阳光 B.水分 C.害虫 D.温度
4.下列现象与其生物所反映的特征匹配错误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
B.“龙生龙,凤生凤”——生物的变异
C.燕子低飞带雨来——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下列对诗句或谚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竞争的关系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生动地反映一条食物链:蝉→螳螂→黄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6.对于草原上的鹿群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草 B.阳光 C.土壤 D.温度
7.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影响它的生态因素就是( )
A.田野里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C.A选项和B选项的总和
D.A选项和B选项之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它蝗虫
二、实验题
8.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你的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一侧盖上黑色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是5只的鼠妇,静置2分钟。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5)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6)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影响鼠妇的分布光。
请问: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 ;除该变量外,其他条件应该始终保持相同。
②在本实验中,有一处设计不合理,请指出并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9.某校园里有多种植物。有的树的树叶上生活着毛毛虫,这些毛毛虫往往会成为小鸟的美食。天气逐渐变凉时,有些树木的树叶会逐渐脱落;在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活着蚯蚓,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请根据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校园中不同的植物为争夺更多的水和阳光存在________关系,水和阳光属于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_因素。
(2)天气渐凉,树叶脱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_______。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这说明生物_______。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
(3)鸟类吃毛毛虫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周围的各种因素。A错误。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和水、空气、土壤等等,B错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C错误。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D正确。故选D。
2.D 解析: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较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南橘北枳”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菊花的紫色、白色、黄色等不同的品种,这些不同品种决定于生物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故C不符合题意。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能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C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C符合题意。故选C。
4.B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是生物为了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进行的捕食行为,A不符合题意。“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生物特征中的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B符合题意。下雨天,小虫会飞的很低,燕子低飞那是为了吃小虫,所以燕子低飞带雨来,是生物燕子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C不符合题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6.A 解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对于草原上的鹿群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是草原上的各种植物和狼、鹰等。故A符合题意。故选A。
7.D
8.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阴暗;明亮(或明亮;阴暗)(6)①光 ②鼠妇的样本数量太少,应增加鼠妇数量如5改20
解析:本实验内容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故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光是实验的单一变量,两组实验,一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两组实验除了光照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要完全相同。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6)结论: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请问:根据实验表格的记录得知:实验环境有明亮、黑暗;故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光。
②实验材料少,会使实验结果的误差增大。从上述实验过程看:5只鼠妇数量少了,要使实验的结果具有科学性、误差减少,应增加鼠妇数量如5改20。
9.(1)竞争;非生物(2)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影响环境(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捕食
解析:(1)校园中不同的植物为争夺更多的水和阳光存在竞争关系,水和阳光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2)天气渐凉,树叶脱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3)鸟类吃毛毛虫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二者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