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1章第1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第1章第1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8 12: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本节先质疑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不同?怎样找不同?设置体验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进行科学观察,为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做铺垫。接着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分组观察和比较活的月季与塑料月季的不同,教师则借助学生的思路设疑,引导学生总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些特征不易观察,就设置问题“想一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有些特征学生难以得出结论,就由教师补充和提示,最后由学生归纳梳理,突出重点,及时练习,加强理解和运用。
学生有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事例的经验,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的特征”这一概念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从内容和活动两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精选了机器人能演奏乐曲做出一些复杂的活动,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钟乳石能慢慢长大等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例中的物体是不是生物。 同时从日常生活中精选了一些典型事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从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主。
首先,在“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中创设一个“机器人不是生物”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将要学习的重要概念,通过讨论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然后,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安排了学生难以分辨清楚是不是生物的生石花和钟乳石,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讨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以逐步使获得的概念清晰化;最后,教材以图文结合概念内海与例证相结合的方式,逐一阐述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且鼓励学生质疑和补充。陈了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之外,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目的,教材特别安排了“科学方法 观察”这一栏目,介绍了观察的工具、步骤、方法等。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尝试和实践,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栏目时,不应局限于栏目所在的位置,而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渗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教学准备
活的盆栽植物月季(含花和花蕾),塑料的盆栽月季(含花和花蕾)视频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首先给学生定好学习目标“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 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通过学习你们有信心能达到吗?”
【学生】回答:“我们有信心能达到。”
【教师】先让学生知道生物的定义,并指出第一组图片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提出问题:“请说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给出下一组图片,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学生】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答案“百合花是生物,金丝猴是生物,石门不是生物,大肠杆菌是生物。”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激发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让学生打开课本,引入“观察”的概念。
【学生】笔记和阅读。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宏对生物进行观察”,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 ”
【学生】“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学生刚开始最质朴的回答。全体学生通过问答共同完善科学的观察的正确操作,以及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在学习中用了什么科学方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活动]在纸箱中放入一个物体,将纸箱封闭只留一个可以伸进手的小酮,请一名学生伸手进去触模这个物体,其他学生向他提问“箱子里是什么? ”该学生只能回客有或没有,是或不是。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一些重要提问,提炼出活动的体验
【学生】总结体验: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 由粗到细 由表及里等原则;③观察越细致越能接近真实;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地获知真相。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①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设计意图】使学生处于特定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改变已有的概念,重新建构关于“观察”的概念。对新建构的“观察”概念进行回顾和应用。
【教师】要求学生看书、分小组讨论, 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想一想,议一议”和“观察与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引起下文。
【教师】[活动]观察,比教活的盆栽月季和塑料的盆景月季(合花和花蕾,两者的颜色和外形相似),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观察结果。学生发现1:活的月季
花有香味,花蕾会开放,会产生种子,可用种子繁殖,个体能长大。 塑料花不具备这些特征。
【教师】[讲解1]月季能够从小长大,到一定时食就能繁殖下一代。
[质疑]其他生物有没有这样的特征呢?(多媒体或教材中图1-7,图1-8图1-9)分别说明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2]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排出废物。
[质疑]动物和人是怎样排出废物的呢?(多媒体或教材中图1-4)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3]绿色的汁液是从植物细胞里流出来的。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观察细胞需要借助工具一一显微镜。我们将在第二单元中进行学习。
[讲解4]植物需要水分和无机盐,还需要有机物,所需的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学生】学生发现1:活的月季花有香味,花蕾会开放,会产生种子,可用种子繁殖,个体能长大。 塑料花不具备这些特征。回答: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结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学生发现2:活的月季思考,回答:排尿出汗,呼吸。结论: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学生发现3:用手掐活月季的叶子,有绿色的液。学生发现4:活的月季需要水和肥料。
思考, 回答: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细菌 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 粪便而获取营养物质。
【设计意图】在实际观察中体验科学的观察方法。各抒己见,探讨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并找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教师】展示课件,利用具有特色的图片、动画以及视频,再通过讲述、提问,加强生物的特征内容的概念认知和巩固。
【学生】通过对课件内容的学习、特色材料的欣赏、观察,进而讨论、回答问题,提高的学习内容的巩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不易观察的生物待征作补充。
【教师】对刚才总结出的生物的特征,再重新审视一下,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建议?
【学生】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以月季为代表,找到了生物和非生物的一些不同点,也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请学生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归纳,整理笔记。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框架。
【教师】注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法和比较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找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进而找到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板书】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什么是生物
二、科学方法:观察
三、生物的共同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二)生物能进行呼吸
(三)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七)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八)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和影响甚至改变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学会 “科学方法 观祭”,训练相对应的观察方法,是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素材,是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重要概念,即初步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本节又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起始章节,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其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采取讨论或是师生谈话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但不能描述两者之间的差异。 本节先质疑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不同?怎样找不同?设置体验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进行科学观察,为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做铺垫。接着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分组观察和比较活的月季与塑料月季的不同,教师则借助学生的思路设疑,引导学生总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有些特征不易观察,就设置问题“想一想”,教师要巧妙的引导下,为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提供最大的助力。 有些特征学生难以得出结论,就由教师补充和提示,最后由学生归纳梳理,突出重点,及时练习,加强理解和运用。总之,教师的讲授、引导及提问都要带着趣味性、科学性和激励性,提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激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