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种类和范围有大有小及其多样,各具特色,另外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到地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生物课程改革的标志性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本节以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分析资料,互动游戏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列举各种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等;
2.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目标:
1. 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提高查阅、整理、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 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
2. 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
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
各类型生态系统的视频,长江、黄河流经各地面貌资料,有关一些行星的资料、课件。
学生:
分组,6-8人为一小组,收集关于生态系统特点的资料,整理出一份演讲稿,准备课上交流。
▍流程一:导入新课
方案1:
复习提问: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共同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营养结构、功能等,你们能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态系统吗?(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或不确切的观点)
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是否存在着联系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方案2:
教师展示从太空遥望地球的多张图片。
引言: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体,她就是地球。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当宇航员从宇宙飞船上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蔚蓝的海洋、墨绿的森林、缥缈的白云……宇航员不禁惊叹起来:地球如此美丽!
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各种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流程二:新科学习
一、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活动1:演讲“我的家”
课前,同学们分成了5组,分别代表海洋生态系统组、淡水生态系组、林地生态系统组、草地生态系统组、农田生态系统组。结合各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组同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资料调查。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一样吗?让我们共同聆听每组代表的精彩展示。有请……(学生代表依次介绍各自生态系统的特点,如:环境特点、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适当拓展生态系统的作用。)
海洋生态系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盐分,也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广阔的海洋和丰富的饵料为大量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使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异常丰富,包含从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藻类到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蓝鲸。根据资料,海洋动物种类占了全球已知动物种类的76%,而海洋中的植物种类则占据了全球已知植物种类的大约50%。海洋生态系统中生活着我们比较熟悉的海带、珊瑚、海星、鲸、大黄鱼、带鱼等。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海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们预计,在21世纪,海洋将成为人类获取蛋白质、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场所。
淡水生态系统:水为淡水,也含有一定量的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淡水湖泊、沼泽、池塘、水库、河流、溪流、水渠等都是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的莲、菱、沼虾和鲫鱼等。淡水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资源的宝库,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林地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林地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林地中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林地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而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如:猩猩、松鼠等。林地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草地生态系统: 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 与林地生态系统相比,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草地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地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那里的动物与草地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都生活在草地上。由于缺水,在草地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草地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地上,饲养着大量的家畜,草地还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风沙侵蚀。
农田生态系统: 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活动2:观看“我的家”
同学们的演讲真精彩!通过同学们对“家”的介绍,使我们了解了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生态系统的视频,这些生态系统有何特点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
教师播放珊瑚礁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各具特色。
活动3:寻找“我的家”
教师展示多种动植物图片或名称
同学们,这些生物主要生活在哪种生态系统中?我们帮这些生物找找“家”吧!
学生说出动植物所属的生态系统类型。
活动4:分类“我的家”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真是丰富多彩啊!为了研究的方便,根据环境的不同,科学家把生态系统分为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同学们,想一想,哪些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哪些属于陆地生态系统?(学生尝试用概念图的形式将各种生态系统进行分类)
分类如下: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沼泽、池塘、水库、溪流)
林地生态系统(森林、人工林)
草地生态系统(草原、人工牧场)
荒漠生态系统
对于生态系统的划分,还可以依据是否依赖人的活动,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适当拓展农田、人工林、人工牧场、城市生态系统)
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活动5:统一“我的家”
自然界里的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各种生态系统是独立的,还是相互联系的?同学们想一想。
资料: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和湿地。最终挟裹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
可见,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联系的。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生物圈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所需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图片:生物圈范围
生物能生活在地球上的那些地方呢呢?大气圈的下层生活着能够飞翔的昆虫、鸟类以及细菌等微生物。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河流,生活着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岩石圈的上层主要为土壤层,有森林、草原,各种昆虫、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
活动6:爱护“我们的家”
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有的科学家设想把人类搬到其他星球上居住,这几个星球是“候选星球”,请你分析,它们适合人居住吗?
出示资料:
金星——得到的太阳光照比地球多一倍,金星大气层以二氧化碳为主,没有氧气,表面温度470℃,没有水。
水星——离太阳较近,光照强烈,没有大气层,表面温度427℃到零下173℃,是太阳系中温差较大的星体。
火星——大气层稀薄,二氧化碳占了90%,还有少量的水,表面温度20℃到零下139℃。
结论:人类只有一个家,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家?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主发言。
▍流程三:课堂反馈
一、反馈设计
(一)填空
1.根据 的不同,科学家把生态系统分为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水域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 生态系统和 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包括 生态系统和 生态系统。
2.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 的下层、 和 的上层。
(二)单选题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水圈 D.生物圈
4.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或穴居的动物,适于它们生活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5.海带、珊瑚适合生活的生态系统是( )
A.湖泊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林地生态系统
(三)请将下列生物与最适应其生活的生态系统合理配伍
6.狗牙根牧草和斑马 ( ) A.海洋生态系统
7.水稻和小麦 ( ) B.池塘生态系统
8.松树和松鼠 ( ) C.森林生态系统
9.鲸和海豹 ( ) D.草原生态系统
10.莲和鲫鱼 ( ) E.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1.环境 海洋 淡水 林地 草地 2.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3.D 4.B 5.C 6.D 7.E 8.C 9.A 10.B)
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本节以展示、观看、寻找、分类、统一“我的家”,再到爱护“我们的家”为主线开展教学。展示“我的家”环节,学生收集资料,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介绍生态系统特点;观看“我的家”环节,通过视频直观领略各种美丽的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和谐相处;寻找“我的家”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将生物与所属的生态系统归类;在前三个环节中,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知是零散的,通过分类“我的家”环节,以概念图形式将各种生态系统整理分类;统一“我的家”环节,通过两则资料理解各种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爱护“我们的家”环节,通过资料说明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本节也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展示层次不一
根据学生的意愿,学生分成5组进行有关各个生态系统特点的资料收集。有的小组调查广泛,收集大量图片,制作PPT展示;有的小组从网上下载资料,整理后汇报;也有的小组从网上下载,照本宣科介绍。
2.网上调查多,实地调查少
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往往依赖于网络,而实地调查少之又少。我觉得,学生可以调查池塘、校园、农田、城市和当地特色的生态系统。其实,这部分的调查可以和之前的生态系统成分调查结合起来。
3.生态系统类型调查局限
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生态系统和老师的安排开展调查,其实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各具特色,可适当调查湿地、荒漠、城市等生态系统。
第二十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 设计依据与构思
● 教材分析
● 教学流程及分析
设计思想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再现,引导出新的学习内容,揭示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带来的乐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非常自然地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渗透给了学生。
设计思想 用壮丽的地球景观和激情豪迈的语言创设美好的情境,营造激情氛围,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
设计思想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展现自我的勇气,树立资源共享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思想 通过播放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之更直观地认识到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设计思想 此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认知兴趣,强化了学生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理解。
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设计思想 此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概念图,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设计思想 有效运用资料、图片,突破教学的难点。
设计思想 资料的运用,更深刻的让学生体会: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感悟(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