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8.22.5 生物的变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8.22.5 生物的变异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8 13: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节课围绕生物变异的概念、产生原因、应用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理解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让学生通过猜谜、调查、分析、讨论等课堂互动环节,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变异现象的普遍性。为了帮助学生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复习遗传图解,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差别,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
进行“调查活动”:人体性状的变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自然界生物的变异现象,认同变异现象的普遍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教学难点:
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
本节课件;搜集学生熟悉的任课教师的照片及其孩子的照片。
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菜场或水果店,关注某一种蔬菜或水果的变异现象。
▍流程一:导入新课
游戏:小美女找爸爸
引言: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三个小姑娘吗?她们的父亲就是同学们的任课老师,你们能找出,她们的爸爸各是哪位老师呢?
大家比一比,哪对父女长得最像?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长得最像的这一对父女,他们哪些方面长得很像?
大家再仔细看看,他们有没有长得不像的地方?
再展示一些其他生物的变异现象图片,如植物的变异。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我们不难发现,生物的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即使亲代与子代之间非常相似,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生物的变异。
什么是变异现象,你能自己概括出来吗?
概括生物变异的概念: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流程二:新课学习
一、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
(一)说出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课前参与调查活动,走进菜场、超市或水果店,通过拍照、查找资料等方式,介绍某种常见的蔬菜或水果,不同个体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存在哪些差异。
通过全班交流,让学生逐步认同变异在自然界非常普遍。
(二)调查活动:人体性状的变异
教师:同学们介绍了各种蔬菜、水果的变异现象,我们人类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吗?
【活动指导】
推举一位学生担任调查员;
调查员先报告自己有无耳垂,和调查员性状相同的学生站起来;
调查员再报告自己能不能卷舌,站立的同学中和调查员这一性状不同的学生坐下;
调查员再报告自己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站立的同学中和调查员这一性状不同的学生坐下;
数一数,还有多少学生站着?
讨论:调查结果能说明什么?
学生参与调查活动,感知生物变异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具备多个相同性状的同学人数很少。
二、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一)变异产生的原因
1.可遗传的变异
问题:小美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美本人则是单眼皮,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
通过复习遗传图解,带领学生判断亲代的基因组成、观察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基因组成有什么差异。
学生思考:
① 父母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这属于变异现象吗?
② 父母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孩子的遗传物质还保持和亲代一致吗?
③ 小美和丈夫生了个双眼皮宝宝,小美的隐性基因a传递给宝宝了吗?
④ 小美有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宝宝吗?
学生通过分析遗传图解,发现亲代通过生殖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由于基因的组合不同,子代的性状出现了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也能够遗传给下一代。从而归纳出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如一些常见的遗传病,色盲等是可以穿的变异。
教师举例: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小资料: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导致患者的血红蛋白结构有缺陷,从而改变红细胞的性状,红细胞会变成镰刀状或半月形。血红蛋白向细胞输送氧气之后,红细胞会在狭窄的毛细血管中发生变形。形状异常的红细胞会使血流变慢,阻塞小血管,导致组织损伤和疼痛。
2.不可遗传的变异
问题:
① 小美在整形医院做了双眼皮手术,从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之后,隐性基因a会转变成显性基因A吗?
② 小美会把基因A传递给后代吗?她的孩子一定是双眼皮吗?
学生指出整形手术只能改变性状表现,不能改变遗传物质,这样的变异不是可遗传的变异,应当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归纳不可遗传的变异:指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生物体出现的一些变异现象,一般不能遗传下去。由于水分、肥料等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变化性状也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图片展示:一根蔓上的西瓜。
问题:
① 生长在同一根蔓上的西瓜性状有差别吗?
② 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展示:心形西瓜、方形西瓜、有字西瓜。
问题:
① 市场上出现了心形西瓜、方形西瓜、有字西瓜,你能说出这些西瓜是怎么种出来的吗?
② 它们的遗传物质改变了吗?
③ 它们的这些性状会遗传给后代吗?
学生:通过分析图片中西瓜的性状,能够理解即使一根蔓上的西瓜,含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在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变异;在种植西瓜时,改变西瓜生活的环境条件,西瓜的性状也会发生变异。但是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3.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1)利用表格进行比较比较:
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产生原因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不同环境条件影响,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能否遗传给后代 能 不能
(2)【反馈活动:考考你】
判断以下生物发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玉米的白化苗;种植韭黄;水稻因干旱引起减产;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长期打沙滩排球,皮肤晒黑
学生: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辨别变异的类型。
(3)判断:凡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
在人为条件下,通过大剂量的辐射,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得出结论: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也有可能是可遗传的变异。
(二)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有利的变异和不利的变异
图片展示:小麦的条锈病、倒伏的小麦田、抗倒伏和抗锈病的小麦
比一比:哪种变异对小麦有利,哪种变异对小麦不利?
安康羊的性状:腿短而弯曲,背长,跳跃能力差,甚至不能跳过矮篱笆墙。
教师:发生这样的变异是有利的变异吗?
你能总结出变异对生物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学生:认同变异的有利于与不利是对于生物体本身而言,而不是根据人类的需求。
2.变异与生物进化
图片展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13个品种,复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请学生解释地雀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并引导学生关注可遗传的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流程三:课堂反馈
反馈的设计
1.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完成后,有针对性反馈训练(判断题、选择题);
2.在本节课知识点全部学习后,完成课本思考题。
本节课围绕的重要概念是: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通过查找资料和学习,逐步对此重要概念有所理解,也希望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该重要概念的深层次含义。我采用了让学生分析遗传图解解释变异现象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某些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而且这样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对比整形手术产生的双眼皮这样的变异现象,就能够让学生自己判断这样的变异产生的原因,能不能遗传给下一代,能够自然地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差别。为了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全员参与学习活动,课前的调查活动、课堂上的调查活动、猜谜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多次体验和展示的机会,并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理解变异的普遍性。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是学生通过分析、解释、辨别等途径主动获得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尤为重要,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启发思维、层层递进,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十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 设计依据与构思
● 教材分析
● 教学流程及分析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导入与学生密切相关,用游戏的方式猜出学生的任课教师,趣味性较强。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带领学生一步步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说出最像的一对父女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变异,学生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就能够产生一种直观的感受:遗传和变异关系密切。
设计思想 学生亲身体验调查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同种生物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课堂上,学生在介绍某种植物时,会关注个体形态大小、颜色、口感等生物的不同性状存在差异,通过自己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能够印象深刻,并引发思考:生物的变异是怎么产生的?
设计思想 该调查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让每一个学生参加调查活动,在活动中比较自己与调查员之间性状的差异,进一步感受到人的变异现象也普遍存在。
设计思想 用学生熟悉的遗传图解解释常见的变异现象,亲代都是双眼皮,子代是单眼皮,根本原因是子代的基因组成和亲代不一样,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解释很多类似的变异现象,再一次意识到变异现象的普遍性。而且遗传图解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可遗传的变异是如何遗传给下一代的,可遗传的变异是伴随着遗传同步发生的。
设计思想 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农产品产生变异的原因,并说出这些发生的变异为什么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理解不可遗传的变异真正含义。
设计思想 一方面展示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判断生物变异的类型,找准判断的准则是看变异过程中生物的遗传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设计思想 该环节利用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在学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上,把可遗传的变异和生物进化联系起来,能够理解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教学感悟(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