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6 19: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课件
诗歌
三首
古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黄沙岭位于江西上饶境内黄沙岭乡,属丘陵山区,山多田少。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到上饶居住,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资料袋
辛弃疾(1140—1207)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作者卡片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村之时。
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
默读,自己解决诗句的意思。
一、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
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
二、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
三、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默读课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xiàn
通“现”
《西江月》是这首词的曲牌名,不是题目,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诗题:夜里经过黄沙岭时创作的一首词。
题目
时间:夜晚
地点: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西面
题目解读
诗词解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横斜突兀的树枝。
大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诗词解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
诗词解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厚了。
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作者把蛙拟人化了,
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
的丰年景象,使之更为突出鲜明,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大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
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
只用七八个星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
“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
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理解了词的大意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动:
惊鹊、鸣蝉、蛙声
明月、清风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惊飞,可见夜间的黄沙道分外幽静。
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以动写静
静:
稻花香
蛙声
蝉鸣
明月
惊鹊
别枝
稻花
鹊啼
看到的:
听到的:
闻到的:
这首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夏夜的景象,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乡村仲夏月夜图,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的是天外疏星,山前雨点,路转溪桥,茅店忽现,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诗词小结
层次梳理
清风明月
稻花飘香
蛙声一片
鹊惊蝉鸣
峰回路转 
喜丰收
爱田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诗词总结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