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出塞》《凉州词》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塞、秦”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读诗,背诵两首诗。
3.能借助注释和资料,说出自己读诗的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诗、背诵。
教学难点
能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导入
导语: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请打开单元篇章页,谁来读最上面那句话(点名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谁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字典注释,引导理解。)
3.是的,国家的兴盛于衰亡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甚至是每个人的责任,那诗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这种情怀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的前两首古诗《出塞》《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指导初读两首诗,读准、读通
导语:自由读这两首诗,读正确,要格外注意多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法。
1.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2.点名读两首诗(每首两遍,相机引导互相纠正字音)
三、学习《出塞》,理解诗意,感悟情感
1.理解诗题
导语:看到这个诗题,结合刚才的读,你想到些什么?(根据回答,相机引导:出塞是当时边塞诗的一种常用题目)
2.指导书写“塞、秦”。
3.了解作者(曾长期漫游西北边地),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4.引导借助注释、资料理解诗意,读中感悟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导语:这首诗就是作者当时在边关的所见、所感,下面我们细细品读,感受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1)学习第一句,感受战争历时久,地域广,诗人对战士从战未能还的同情之感。
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导语:自读这一句,想想作者在边塞看到了什么 划出来(明月、边关,看插图了解“边关”)你怎么理解“秦时明月”呢?“汉时关”又是怎么回事呢?(点拨:让学生关注作者年代,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是依旧是那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感受边塞之战从秦至汉再至唐朝一直未停)板书:秦 汉 唐
出示“万里长征人未还”。导语: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读这一句说一说(交流中引导感受作者对常年征战未归的战士们的同情)
导读语: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出节奏。
(2)学习第二句,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读对朝廷起用良将的倡议
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导语: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读这句诗,结合注释说一说。(引导看注释理解“龙城飞将”,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出示资料,读读这段资料,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说出作者希望当时也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
导读语:是啊,这是作者对当时朝廷能够起用英勇善战的将领的倡议,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
二读想投身战场、保护家园的志向
出示资料,读读这段资料,你又能发现什么?(引导说出作者也想加入保家卫国的队伍)
导读语:这是作者也想御守边疆、保护家园的志向的表达,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一句
三读对边疆和平的希望
导读语:也许作者想表达的还不仅如此,假如你是战乱时代的一名百姓,此次此刻,你想说什么?(引导说出希望战争停息)
导读语:是啊,这又是百姓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呼吁,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
四读对只防御不侵略的正义之战的表达(巧改结尾促感悟)
导语:读到这里,老师想改改这首诗的结尾,注意听:但使龙城飞将在,度过阴山杀胡马,你觉得这样改行不行,为什么?(引导说出如果这样就成了侵略)
导读语:对呀,起用良将,不是要侵略屠杀,而是要自我防御,保卫家园。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这首诗。(出全诗齐读)
四、对比学习《凉州词》,了解诗意,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1.略学这首诗,了解大意
导语:《凉州词》又描写了怎样的场面呢,读前两行,结合注释说一说。(引导交流)作者又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读读后两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对比两首诗,感受“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感慨
导语: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都是描写唐朝时期边塞战争的,作者用人未还、几人回表达了对战士们因战争不能回家园的痛惜之情) 板书:人未还、无人回
五、总结,再读两首诗,升华情感,以读促悟
导语:1.学到这里,我们每个人心头都涌动着很多波澜,你知道这两首诗描述的是当时哪两方的战争吗?(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
2.这样的战争现在还有吗?为什么?(引导说出现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发展)
六、作业
1.将这两首诗背诵给同学或家人听。
2.试着读读《夏日绝句》,有疑惑的地方看看注释,也可以查资料。
附板书
出塞 凉州词
秦 汉 唐
人未还 无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