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红河谷》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红河谷》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8-06 17: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河谷》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表现.欣赏”学习领域,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2.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这一主题中的一首学唱歌曲。《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歌曲为G大调,4/4拍,一段体结构,速度为中速,歌曲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音域不宽,旋律围绕主和弦的“1 3 5”三个音展开,弱起节奏特点突出。旋律以级进为基础,偶尔使用跳进。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走向与歌词节律高度契合,有明显类似于我国音乐的“起承转合”结构特点。歌曲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接触过简单的合唱歌曲,但是真正的合唱学习还没有完全介入,因此这首《红河谷》是一非常适合学生学唱的合唱歌曲。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学起来较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重点:学唱歌曲《红河谷》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正确的演唱。难点:在歌唱中进行尝试合唱练习,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参与音乐学习,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掌握歌曲音准、节奏、节拍等特点。
2.通过声部学唱、合作等方法,能够用自然舒展、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红河谷》,感受歌曲朴实无华、真挚的情感。
3.借助实例,能够辨别大小调。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将二声部旋律分为四句,打乱顺序粘贴在黑板上,各个小组聚精会神,聆听老师演唱二声部旋律,按照所听到的正确演唱顺序标记序号(针对目标1)
评价任务2:全班在练习发声、音准、一、二声部的学唱后,分为两个声部,高位置、轻声音、稳定音准的情况下配合进行二部合唱。感受和声之美。(针对目标2)
评价任务3:能够听辨大小调式旋律。(针对目标3)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一、导入环节 导入新课 导语: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北美洲,(出示世界地图、加拿大国旗)一起聆听加拿大的音乐,你们听。教师吉他弹唱《红河谷》直接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过渡语: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就是咱们今天要一起学习一首加拿大的民歌《红河谷》板书课题《红河谷》 (二)发声练习 首先我们一起做个发声练习。 用哼鸣音到标准音a的发声,用柯达伊手势校正音高(教师巡视,学生的坐姿,面部表情,口腔的状态) 【设计意图】学会用假声高位置稳定的歌唱,有效解决男女声教学上的差异性,学习有气息支撑的轻声歌唱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变声期。
二、声部教学 三、 创造 表现 四、 拓展 延伸 六、 课堂 小结 (三)转调练习 C大调转F大调:由C大调的la 转F大调mi,由字母谱转成简谱,教师手指向哪个音,学生跟随教师唱哪个音。 【设计意图】由于歌曲原调是G大调,学生处于变声期,对于G调演唱有些吃力,因此,我采用降低一个调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学生唱起来比较舒服。课前了解到本班学生识谱能力较弱,本课巧用柯达伊字母谱转简谱,来降低学生对识谱的难度,便于接下来识谱的学习。 柯尔文手势音程构唱练习: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音程构唱练习 (用科尔文手势辅助。 分两组,进行分声部音程构唱练习,提前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概念。 (重点练习大跳音程75 64 初体验和声的魅)。 【设计意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科尔文手势,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音准概念,将歌曲中出现的所有三度,四度,五度、六度音程练习几遍,也是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做铺垫) 小组自学低声部旋律 教师带领学生放慢速度小声唱低声部旋律,唱一遍之后,教师讲四个旋律条发到各小组,2分钟时间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自学手中旋律,学习完毕之后,教师检查两个小组展示,然后教师弹琴,学生根据教师弹奏的顺序将旋律条贴在黑板上。再次完整唱低声部旋律。 【设计意图】初中生已经有自学歌谱的能力,每小组只学唱一个乐句,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完成的,每小组有会吹奏口风琴的同学,也可以帮助找音准。而且学生比较喜欢小组合作比拼的方式来自学歌谱,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量表 达成度 问题3分2分1分聆听、排序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够按照正确顺序排列旋律。积极参与活动,旋律排列顺序稍有错误。积极参与活动,敢于上台展示。
用“LU”音模唱旋律,加入歌词学习。 教师请几位学生唱低声部,教师加入高声部旋律,引入《红河谷》二声部全曲聆听。 (六)完整聆听全曲:第一遍:学生感受情绪。第二遍: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句? 生:四个乐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4/4拍强弱规律(加入声势动作)(拍手、拍肩、打响指、拍肩)在学生律动的过程中,教师加入演唱,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感受每一乐句开头起音在哪一拍上,引出弱起节奏。 【设计意图】声势动作可活跃课堂气氛,在律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4/4拍强弱规律,歌曲每个乐句起音在弱拍上,因此可以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 唱高声部旋律:思考:旋律还有什么特点?教师带领学生小声唱谱,分析旋律特点:例如:同音反复,级进,小跳,大跳音程。最后,教师总结歌曲旋律特点。 (七)学唱高声部旋律,歌词。 (八)二声部合作演唱。(分句合唱) 教师:低声部同学先来复习旋律,进行循环演唱第一乐句,高声部的学生尝试加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合作演唱。 【设计意图】在低声部的基础上加入高声部旋律,使学生听到和声效果,并参与其中,为接下来的合唱做好衔接。 (九)随琴完整演唱二声部。 评价量规: 达成度 问题3分2分1分演唱旋律高位轻声、准确演唱四句旋律。高位置轻声演唱,但出现个别的音符、节拍错误。演唱方法和识谱都稍微差一点,但能够积极参与演唱旋律。四四声势节拍能按照强弱规律,准确配合旋律演唱。强弱规律不是很突出,但能基本配合旋律演唱。能够积极跟随演唱旋律打节拍,节奏不是很稳定。和声效果能够很好的把握住自己的声部,音准稳定,能倾听另外声部的声音,“一心二用”基本可以唱准自己声部,基本顾及不到另外的声部。只能关注自己声部的旋律,偶尔几个音会被另外的声部带跑。
(十)英文歌词体验 过渡语:同学们这首歌曲还有一个英文版本,老师听说咱们班的英文水平还不错,请英语课代表领读歌词。读一遍,学生随琴用高声部旋律演唱英文歌词。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很好的完成二声部合唱之后,英文歌词的学习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非常感兴趣。 (十一)对比大小调《红河谷》,体验大小调式不同。 教师改编《红河谷》调式,弹奏小调版《红河谷》学生聆听,并谈感受,体验调式这一音乐要素,对于歌曲情绪的影响。教师弹奏大小调音阶,和弦,让学生感受。当堂检测,教师弹奏两段课后练习中的旋律,让学生听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改编小调版的《红河谷》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调式对于歌曲情绪的影响,比起讲授理论知识聆听其他大小调式的歌曲效果会好一些,学生可以通过听觉能够辨别出大小调色彩的不同。 小结:同学们,本节课马上进入尾声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体验了二声部合唱的魅力,掌握了如何辨别大小调式音乐,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多多关注世界民族音乐! 下课!同学们再见。
七、 教学 反思 整堂课,总体还是完整、有效的。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地学会了这首歌。 整堂课运用了字母谱过渡简谱,科尔文手势辅助音程构唱练习,先学习低声部,再学习高声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拓展延伸环节学习英文歌曲,以及大小调式的体验,因为现在学生对于英文歌曲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在本课导入环节,用吉他弹唱中英文《红河谷》导入歌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与课后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这种上课方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一是:避免了只唱或只奏的单调性,二是:能够照顾到不同学上的兴趣与能力,分小组进行低声部学生,每小组有的学生喜欢吹奏,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所以每小组安排了有吹奏口风琴的学生负责找音准,三是:小组进行比拼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了,一节课上下来总会有一些缺点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我觉得教师在关注学生这一块有待加强,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到课堂当中去,教师要办法让音乐课真正做到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 教学是一种艺术,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让平时的课堂教学生辉,让音乐课成为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