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节人》(课件)》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竹节人》(课件)》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6 19: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竹节人》说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训练项目有二∶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二是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一竹节人。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所学的知识和应掌握的知识之间存在一些衔接的问题。因此需要为学生打好基础,让他们在掌握基本字词知识的同时,学习阅读此类记叙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构建阅读的支架。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文章与自身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身边事物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根据阅读任务,运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完成玩具说明书,感受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2.能根据阅读目的积极调整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反思意识。
3.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阅读目的积极调整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反思意识。
五、说教学法
因为本课是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而且篇幅较长,教学本课时我紧扣导读提示中的三个任务,尝试着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玩具导入新课。因为课文本身就是讲传统玩具的,所以我确定以玩具为话题和学生交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水到渠成,没有跳跃感。
环节二、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扫除字词障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并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环节三、分小组探究学习。落实“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选定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学习。我出示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用自己的阅读方法来完成。
抓重点感悟语言。
环节四、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我设计了分析重点句子来体会语言特点,感悟语言魅力。通过“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火。”这个句子明白作者运用的语言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这个句子让学生明白侧面描写的好处;“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这个句子从表面上看来是写老师专心玩竹节人,而实际上是借这件事来说明竹节人对人的诱惑力之大。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竹节人
做、玩 说 浏览全文 提取关键信息
乐趣 品、读 选择内容
故事 讲 细读分析 圈画关键词句
八、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在本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的目标。本课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而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因此我通过放手让学生分析课文、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与自身童年生活比较,了解体悟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充满童趣的语言,同学们参与度很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本课中,因为课文比较长,在分析课文时,我的指导比较多,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比较高,我又想让每个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很大的欠缺,使得课堂进行不完,最终拖堂。
改进措施: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再对课文把握精细一点,对于指导和干巴巴的分析方面缩短时间,对于朗读,让参与的同学合理地把握时间,总之,从整体的课文学习上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