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二十一课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五四运动
材料一: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
——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导火线: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失败
时间:1919年
地点: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
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
结果:遭到拒绝,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国内:
1.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2.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3.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国际:
1.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919.5.4)北京学生运动
全国
上海
集会
游行
罢课
烧楼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学生罢课
北洋军阀
武力镇压
初步胜利
①释放被俘学生
②罢免卖国贼职务
③拒绝合约签字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2.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先锋或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5月4日
6月5日
北京
上海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学生罢课,示威游行
罢课、罢工、罢市
在巨大压力下,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的意义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材料三:“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这些人都是 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
材料四 :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从干部上为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3.五四运动的意义
①性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②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地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列主义
发展前途 走资本主义道路 走社会主义道路
群众基础 不广泛 广泛
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开始:俄国十月革命后
(2)宣传中心:北京和上海
(3)表现: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李大钊发起了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②陈独秀在上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③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小练习
李大钊
陈望道
陈独秀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译本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内部条件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④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代表: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内容:
①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4)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革命范畴
新的领导力量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斗争策略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练习题
1.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国内社会主要矛盾错综变化的必然结果”。以下因素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内部基础的有
①中国内部的政治黑暗腐败
②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④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具有革命坚决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
D
3.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A.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B.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 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A
B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 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 亿关两增至6 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 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 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 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 30 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 56 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 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白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答案:
(1)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2)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课后作业
观看电影《建党伟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观后感。下节课请同学上台分享感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