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节人》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竹节人》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7 08:3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杨绛
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连词成句地读;
借助关键词句读;
带着问题读(遇到不明白的词先跳过);
10 竹节人
范锡林,1950年出生于江苏。
写指南
教玩法
快速读
叉腿张胳膊 浑身疙瘩肉 鏖战犹酣
虎视眈眈   咋咋呼呼 攒着观战
豁开的裂缝 叱咤 一哄作鸟兽散
颓然 沮丧  
字词学习
ch ǎ
gē d a
á o
zh ā
cu á n
huō
chì zh à
hòng

“主”多一横

不要写成“气”
哪几个自然段描述了竹节人的玩法?
1.用喜欢的方式仔细读“玩法”的语段,圈出关键词;
2.和同桌说一说玩的具体步骤。
竹节人手上系着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
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不会倒下
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制作竹节人的段落;
2.仔细读找出的段落,圈出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梳理制作竹节人的基本步骤。
玩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材料准备
制作过程 (抓关键词、思维导图等)
注意事项
毛笔杆、纳鞋底的线
锯成——钻一对小眼——再锯——穿
~~~~~~
~~~~~~~~~~~~~~~~~~
~~~~~~~~~~~~~~~~~~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身躯
四肢
制作竹节人
制作过程简单
所需材料简便
玩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
老师没收竹节人
老师玩竹节人
仔细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关注老师没收玩具、老师玩玩具的起因、经过、结果,关注老师的言谈举止,勾画关键句子,摘录关键词。
起因
上课玩竹节人被没收
经过
下课发现老师也在玩
结果
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虎视眈眈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
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变化
对比
颓然
不消说
眼巴巴
沮丧
相视一笑心满意足化为乌有
“我”和同桌心情的前后对比
对比
文章主要是写“我”童年时期玩竹节人的事,在这里为什么要写老师玩竹节人,这和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
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探讨:
拓展延伸
滚铁环  
那天活动课,老师给我们拿来了“滚铁环”的器材——铁环、铁钩。大家看到器材拿来了,一窝蜂似的朝那里涌去,争先恐后地抢着。我好不容易抢到了器材,挤出人群,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
我右手握住铁钩,左手将铁环放在地上向前一滚。铁环还没等我把它钩住,就像个懒虫似的扭了几下便倒在地上了。
看来是力气用得太小,我暗自思忖。这回我把铁环使劲儿向前一推,它立刻快速向前滚去,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铁环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我再次滚动铁环,这次铁钩总算能跟上铁环了,可是我没跑几步,只听“砰”的一声,我的铁环跟另一个同学的撞在一块儿了,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唉,这么难侍候的家伙不玩也罢。
同学们,看来,要想征服手中的玩具,就得对它的习性了如指掌,和它默契配合,还必须和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