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文中词句和图片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仿照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写一写黄山的其他奇石。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仿照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写一写黄山的其他奇石。
教学方法:
教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指导法。
学法: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黄山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孩子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黄山奇石,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短视频。
播放短视频。
师:大家看的这么认真,还有的同学发出了惊叹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下你看完视频的感受吗?
生自由回答。
师:从你们的语言中老师感受到了黄山的美。但是黄山最有意思的却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请大家翻到语文书46页。
师:课文都写了哪些奇特的石头。齐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课文都写了哪些石头?请你圈出石头的名字。
学生汇报。(完整的说出所有名字)
师出示奇石名称。
读一读石头的名字。
二、学文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这么多的奇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那些奇石吧!我们的语文书 上有一副插图在46页左下角,这块石头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它在山顶上干什么呢?
生发挥想象力说一说。
师:大家猜一猜,这块石头叫什么名字呢?
生:猴子观海
师: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在描写这块石头呢?
生:第三段
师: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跟我们刚在说的一样吗
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作者看到这块石头在什么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生勾画并汇报
生:在一座陡峭的上峰上,有一只“猴子”。
师:陡峭的山峰是什么样子?你能在这幅插图上指一指哪里是陡峭的呢?
学生上台指一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是陡峭的?
生:陡峭的山路 陡峭的石壁 陡峭的山坡
师:出示:在一座陡峭的上峰上,有一只“猴子”。
师:细心孩子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师:这个猴子是加了引号的,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生:因为不是真的猴子,是一块石头。
师:你们真聪明,作者是根据石头的样子把石头想象成了猴子,所以在猴子这个词语上加了引号。板书:样子
师:这只猴子真调皮,居然坐在陡峭的山峰上。我们在来看看这只猴子在干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勾画并汇报
生: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师:你能找到猴子的动作吗?把表示动作的词语圈起来。
生圈动词,汇报
师:谁能来表演一下猴子的动作?
生表演
师:请大家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
生边读边做动作。
师:刚才孩子们把动作做的很好,但是没有吧这块石猴子的有趣读出来,请你用你的朗读来 展示它的有趣。
生练习读,并展示朗读。
师:石猴子真的在做这些动作吗?
生:不会,这些动作都是作者根据石头的样子想到的。
教师板书:想象动作 抱、蹲、忘。
师:正是作者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把这块平凡的石头写的这么生动有趣,并且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猴子观海。
圈画出名字:猴子观海
教师板书:名字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首先我们用横线画出了作者看到的,再用波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最后圈出了石头的名字。 三、自主学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自学一个文段,看看你能找到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想到的,又取了什么名字呢?
出示学习方法
1 、读文段。
2 、勾画
作者看到了什么?——勾画
作者想象的了什么?~~~~勾画
作者取了什么有趣的名字? ○出来
在语文书上勾画。
再请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四、请你来当小作家
师:老师请你来当小作家,你也能像作者一样把这些石头写的活灵活现。
老师这里有三张奇石的图片,请大家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像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最后再给他取一个有趣的名字。
请大家完成导学单。
学生分享。教师相机指导
教师小结:
在你们的妙笔之下也把这些石头写的活灵活现,老师相信未来的小作家一定会在你们当中出现。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